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他乡遇故知:面对流失文物你痛不痛(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唐际根 参加讨论

    2、流落海外的原因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途径,大致有战争抢劫、代理征集、非法走私、移民携带、合法贸易、赏赐赠送等。
    通过战争抢劫文物主要有三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占据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在园内大肆抢劫,火烧圆明园的同时,大量文物被劫持窃走,最终运回英、法本国。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城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官衙、寺庙大肆抢掠,致使《永乐大典》等散失,难以计数的铜器、玉器、金佛被劫。
    1931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从中国带走大量文物。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雕塑、漆器、丝织品均在其列。例如其时已经名闻遐迩的河南安阳殷墟,便有大批甲骨、青铜器被掳走。日本也因此成为中国之外收藏商代甲骨文最多、青铜器最好的国家。
    欧美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基金会和私人收藏家,通过代理人到中国征集文物的历史由来已久。1917年,美国颁布《岁入法案》,规定对给予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免除其依据新实施《联邦所得税法》缴纳的税额。这条法案直接刺激了一批美国富翁将本该纳税的钱投入到支持博物馆征集藏品。来中国寻觅文物的征集代理者迅速增加。他们利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的空白,到中国境内以各种方式获取各种文物。通过此种方式流出中国的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名贵文物极多。这股热潮始于上世纪初,终于1930年中国政府颁布《古物保护法》。
    走私,是指违背文物所在国法律的情况下将文物携带至他国的行为。如果所在国没有公布正式的文物法规,文物出境应不在此列。19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暂行办法》。这部法规没有禁止国内的古物买卖,但规定国内一切古籍古物不得转售外人。1930年,中国政府公布正式的《古物保护法》。于法律而言,1930年以后所有未经中国政府允许而将中国文物运送出境,就是违法。
    然而要将1930年以后西方征集代理在中国境内从事的文物征集活动定义为“走私”仍然有一定难度。因为当时的法律并未绝对禁止文物出境,只是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若干条件。如“从原属国出口考古文物,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属正当:(1)文物从其合法所有者手中合法取得;(2)拿走藏品的任何部分,将无损于藏品之完整;(3)文物原属国中无人有足够能力,或有意研究,或妥善保护它们;否则其行为不再属于科研考古,而是商业性故意破坏行为”。
    除上述三途外,移民携带、合法买卖、赏赐赠送,也都造成了文物流向海外。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有商队沿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互通有无。当时通过贸易方式出境的物品,今天无论在何地保存,均已经成为文物。
    学术界平时常说的“外销瓷”,也属于通过合法贸易流失海外的文物。六百多年前,一艘木制的大型商船,载满陶瓷、铜钱、香料,从中国的庆元(宁波)港出发,前往日本进行贸易,却不幸中途沉没在今天韩国海域。六百年后,这艘商船被韩国政府打捞,成千上万件精美文物陈列在韩国国立首尔博物馆供大众瞻仰。倘若当年这批文物顺利到达日本,船上的物品按照今天的定义,显然属于流失日本的中国文物。
    宋、明时期,商船出海,通过贸易的方式送至中国境外的文物,应大量存在。郑和七下西洋带出的物品,今天也成了海外中国文物。美国田野博物馆的库房内,存放有一件清朝大臣端方赠送的半身佛像。佛像高约40厘米,大理石雕制,佛尊面带微笑,神态安祥,品相极佳。佛像背面,清晰写着系大清国重臣端方所赠。
    向外国人赠送特品,两千余年前便已有之。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印”便是中国制造,由汉光武帝赏赐给日本倭奴国王的。类似的由中国皇帝“赏赐之物”或当时中国友人赠送之物,在日、韩两国应该也有一定存量。1907年,美国驻华公使的夫人就拍卖过圆明园文物。据说也是中国宫廷赠送给她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