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战后英美在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伙伴关系(1945-1964)(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世界历史》 杭聪 参加讨论

    二 英美冲突性诉求的调和
    英美双方不仅拥有共同的、互补的经济诉求,冲突性诉求的化解更值得我们注意。可以说,双方恰当妥协是经济合作的助力。当面临冲突性诉求时根据实力对比和诉求迫切度,双方可实现妥协,合作得以持续。英国脆弱的经济、一定的国际地位、英属殖民地的矿产资源都赋予英国抵制美国压力的可能。此外为维持整个体系,美国无法通过中断支持来使英国就范,而英国却拥有更大的灵活度。美国不得不放缓消解英镑区的行动,便是出于以上原因。
    具体到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来说,英美对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诉求的迫切度不同,英国远较美国迫切。英国大臣将保有非洲殖民地,作为英国维持世界强权的有力武器。美国高官仅将非洲视作原材料供应地之一。[24]自从南亚次大陆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成为英国保持其经济垄断地位的最后希望,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重心所在。早在1948年,时任工党政府商务大臣的哈罗德·威尔逊就在下院发表演讲:“我赞同众多议员在许多场合发表过的看法:即开发非洲和其他落后地区是改善国际收支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25] 时任工党政府外交大臣的贝文认为:“只要我们在非洲的开发取得进步,不出四五年的时间我们就能使美国依赖我们,完全顺从我们,……美国严重缺乏的某些矿物资源,在我们的非洲才能找到。”[26]1952年,时任保守党政府住房和地方政府事务大臣的麦克米伦认为:“在国内,我们面临着不断加强的阶级持续分化和一种会导致排斥所有既有体制的失望情绪;在国外,我们可能不得不面临着英联邦的分裂和我们沦落为二流国家的命运。”麦克米伦认为挽救这一局面的办法有两条:“滑进劣质的廉价的社会主义,或走向第三帝国”。[27]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对英国国内财富分配体制进行修改,另一种是额外增加从殖民地获得的财富数量。从主观上,英国政府的高官们显然更希望走后一条道路。麦克米伦的设想反映了英国高层的普遍想法。战后处于“共识政治”中的两党对保有帝国具有较广泛的共识。[28]
    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也确实承担起为英国赚取战后重建资金的重任。如英国殖民部承认的那样,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的食物和原材料为英镑区挣取大量美元,进一步开发非洲资源对于西欧的重建与强大具有同样关键的重要性。[29]如果说1953年后,随着国际市场供给相对增加和合成工业的发展,英国对开发殖民地农产品的兴趣有所下降,那么英国对开发殖民地矿产品的兴趣一直未曾稍减。英国对开发和垄断殖民地矿业资源的兴趣,已经远超单纯的经济考虑,夹杂着战略考虑在内,即垄断矿物供给稳固英镑金融地位,进而稳定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价值详情参见表1。[30] 
     表1 英国殖民部列举的殖民地 可供出口的主要物资
    
    美国一方面容忍英国凭借殖民地获利,另一方面着力削弱英国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不惜同英国发生激烈冲突,如1951-1952年的伊朗石油危机和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前一事件中美国着力打破英国在伊朗的石油垄断权,后一事件中美国恼怒英法试图垄断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后一次危机完全确立美国对英帝国经济权益的共享地位。艾森豪威尔要求英美整合它们的经济资源,同时分担各领域中的责任。[32]在艾森豪威尔的提议下,一个英美工作组建立起来,所涉及的范围包含全球范围内的经贸、信息、核矿产和具体地区问题。经过激烈冲突后,英美全面经济合作机制反而正式建立起来。英国之所以能够容忍美国侵占原属自身的经济利益,原因在于英美实力对比。之所以能继续合作,原因在于英国遍及全球各地的经济诉求使其不得不仰赖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正由于此一原因,英国对美政策同法国区别开来。故而在迪凯(J.Dickie)看来从苏伊士危机到越南战争期间,英美合作关系进入所谓的“黄金时期”。[33]
    实际上“黄金时期”名不符实。当195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地独立在即,以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名义,美国政府加紧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渗透,明确提出自己要更多地介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为此美国政府设立非洲事务署。[34]时任参议员的肯尼迪也指出:“非洲人民对于经济发展比对理论更感兴趣。他们对于获得相当好的生活水平,比追随东方或西方的标准更感兴趣”。他的结论便是美国必须加大对非洲的资金和技术援助……。[35] 1958年后经济在美国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被放弃。肯尼迪政府时期亦是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刚果危机期间,英美在经济领域又一次发生激烈冲突。虽然刚果(金)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资本在刚果蕴藏丰富矿产的加丹加省拥有很大的发言权。这些资本鼓动保守党的右翼集团,试图说服英国政府将加丹加并入英属中非联邦,或者让加丹加从刚果独立出来。美国则在刚果中央政府找到了代理人,不同意分裂刚果。时任英国首相的麦克米伦在自己的日记中抱怨道,美国人掌握了世界除刚果以外的大多数铜供应,还要妒忌(英国)联合矿业公司和英国在北罗得西亚的铜矿公司。甚至,为了制止加丹加省分离,英国垄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铜生产,美国政府准备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英国外交大臣直接指责美国在刚果的行为是为了占领一个新的非洲殖民地。[36]英美在刚果的合作关系破裂,美国击败了英国的图谋,加丹加保留在刚果疆域内。
    英美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英国更热衷于保留殖民地以垄断经济资源,这种努力成为英美冲突的和缓表现形式,在被称作合作较为成功的核领域中[37]仍旧存在双方对核原料的争夺。在铀原料供应紧张的时代,美国并不希望英国拥有独立核力量。美国的态度反过来激发英国拥有独立核力量的决心。当澳大利亚南部和南非的核原料通过英美联合开发署的渠道被美国所左右后。英国坚持自己独立开发北罗得西亚的铀矿,不将之纳入联合开发署的框架,所产产品直接由英国政府购买。由于左右着英帝国范围内的核原料供给,美国默认英国的这种努力。
    我们能看到,美国在英美冲突性诉求的调和中居于主导地位,坚决打击英国企图独占经济权益的殖民政策。这种情况既出现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时期,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刚果危机期间。可以认为,1956年后随着非殖民化进程加速,美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权益要求更为迫切。英国资本独占经济权益的殖民企图屡屡受挫,逐渐意识到自己仅仅是美国的经济小伙伴。同时,美国资本不能忽视英国尚存的经济实力,又为减少自己维持垄断利益的花费,允许英国资本共享一定的经济资源,但份额和方式需要由自己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