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欧阳湘: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港澳地区开展的市场争夺战(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党的文献》(京)2014年2期 newdu 参加讨论

    其三,对中国商品构成根本威胁的是外国商品。因为香港资源缺乏,本地生产能力有限,各种用品都严重依赖进口;而且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实行自由港政策,是世界各换取自由外汇的竞争地。各大经济体所占港澳市场之份额,就像拆分一张大饼一样,此消彼长。实力雄厚的各大跨国公司,为抢占和保住在港澳市场份额,常采取不计成本的倾销手段,逼迫竞争对手让步。在博弈中,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20世纪5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频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资本财团不仅想方设法推销本国“过剩”产品,还利用香港的廉价劳动力投资设厂,扩大加工出口,这使得港澳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内地出口商品在港澳市场遭遇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所占港澳市场的优势地位亦发生动摇。据当时香港华润公司⑩的一份报告称:1953年我国多数土产对港出口较上年大幅减少。按香港海关统计,内地输港生猪由642657头减至428732头,减幅33.29%;豆类由1466532公担减为1284150公担,减幅22.44%;水草则由718公担减为335公担,减幅达50%以上。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内地出口货源供应不足成为别国(地区)争夺港澳市场的好机会。(11)
    
    到1954年,国际国内形势都有了重大变化。国际方面,朝鲜战争停战后,国际形势总体趋缓,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禁运强度也有所减弱,香港及东南亚国家更是对西方封锁中国持消极态度,中国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取得了突破。国内方面,随着一五计划的执行,特别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亟需进口大量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这就要求进一步扩大出口,换取外汇。这样,恢复和发展港澳市场优势,打响港澳市场争夺战被提上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一)政策措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方针,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政府开始调整外贸方针和进出口政策,并制定扩大对港澳暨东南亚出口、打响港澳市场争夺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其一,占领市场的方针与目标。1954年初,香港华润公司副经理何平在华南第一次外贸会议上分析了土产对港出口存在的问题,并严正指出:我国有很多大宗土产在香港和东南亚是有传统市场,如果不很好巩固,更谈不上发展新的市场。(12)1954年初,华南外贸分局计划室起草了《关于加强对港澳出口之意见》,从历年对港澳出口情况及港澳本身的消费需要、转口能力与方向,分析了扩大对港澳出口之可能性与问题。(13)
    1954年9月,华南外贸分局经调查研究后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出口及经港澳转口东南亚工作报告》提出:对港澳本销的主要食品与副食品,采取有计划的全部或大部包下来,实行分区、定时、定量供应;对东南亚的副食品,根据当地同类商品的主要情况全部或大部包下来;对港澳居民及东南亚华侨所惯用的国产日用消费品,根据需要全部或大部包下来。(14)所谓“全部或大部包下来”,实际上就是独占或基本独占市场。同年10月,外贸部召集的扩大对港澳出口工作会议没有采用这种表述,但意思差不多:对港澳居民与东南亚侨胞所需的日常消费品,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到“全部或大部组织供应与转口输出”(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