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申富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 北京 100009 【内容提要】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中共坚持政治理想,不仅把建立新中国作为既定目标,而且在组织新的政权体系和执政机制上,在工作重心转移和执政方略上,在执政资源的掌握和巩固执政基础上,在党的建设和抵御执政风险上,都为实现“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①的历史性转变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从而奠定了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必要基础。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建国;执政准备 [中图分类号]D231;K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13)-09-0085-12 1946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并召开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致使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的希望完全破灭。“中国人民只剩下一条路可走”②,那就是彻底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因此,1947年1月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新年祝词中指出:“在不久的将来,自由的阳光一定要照遍祖国的大地,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一定要在今后数年内奠定稳固的基础。”③5月30日,根据“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蒋管区人民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④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中共创建新中国执政准备工作的序幕。 一、组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对于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毛泽东早在1940年1月就有过论述。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了当时世界上存在的三种基本国家体制: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根据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他指出,中国革命的结果只能采取第三种形式,即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他强调指出,在当前的中国“只能采取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形式”,而且这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⑤对此,1949年6月30日,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进一步作了说明:中国不搞“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这是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⑥。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陷于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⑦从当时各方面的力量及实践来看,只有也仅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的根本保证。 1947年1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怖政策下,中国民主同盟被迫解散。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面目,于是“大群大群地脱离国民党的影响和控制而站到我们方面来。自由资产阶级向我们找出路,跟国民党走的很少了”⑧。根据形势的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在《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发出了“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⑨的号召。这一号召,得到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党派和团体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来到解放区,准备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明确宣告:“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⑩1949年3月至7月,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总会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继成立;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哈尔滨恢复。同时,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等组织的筹备会也先后成立。这些全国性群众团体的组成和全国会议的召开,不仅表明“工农基本群众、就是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其他爱国人士,都已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使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11),而且通过这些全国性群众团体把社会各界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了重要的组织准备,同时也为中共确立执政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准备。 随着条件的成熟,1949年6月15日,23个单位的134名代表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其中:中共党员43人,进步人士48人,中间人士43人。对此,刘少奇说:“共产党对政协筹备会可保障绝对的领导。”(12)在这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13)可见,这次会议不仅是新政协的筹备会,也是新政府的筹备会,还是未来在新中国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建设的筹备会。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协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同时决定邀请45个单位、510名正式代表、77名候补代表、75名特邀代表,共662人参加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4)其任务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15)。9月29日,大会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又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些文件的通过,奠定了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的法理基础,也在事实上确立了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执政地位。 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新中国目标的实现,符合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继续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因此,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必然选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