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1949-1976年上海如何动员300余万人回乡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东方早报》2015年7月7日 张坤 参加讨论

    1949-1976年,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结束了开埠以来的自发状态,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严格控制成为上海人口发展乃至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点。政府对城市人口的治理可概括为“减”、“控”、“疏”三种方式。所谓“减”,就是在党委政府主导下将人口从上海迁出;所谓“控”,主要包括抑制外来人口迁入上海以降低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实行计划生育以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两种方式;所谓“疏”,是指通过辟建卫星城或工业区等形式改变城市的工业布局,从而也疏散市区人口,降低市区人口密度。
    据统计,从1950年至1969年,上海市组织人口外迁的数量高达422.15万人,其中支援外地建设137.73万人,动员人口回乡241.42万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约43万人,动员人口回乡所占比重为57.2%。未列入该统计的1949年疏散灾难民回乡生产人数达43万人,“文革”期间的备战疏散中亦有大量动员回乡人口。因此,动员人口回乡在上海减少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应在60%左右。动员人口回乡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致分四个阶段。
    疏散难民回乡生产(1949-1954)
    解放初期,灾民、难民流入上海,给上海的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在此背景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疏散人员和实行将部分学校工厂内迁成为解放初改造上海的六大任务之一,疏散难民回乡生产随之提上日程。
    194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下发了《关于上海市疏散难民回乡生产的指示》,指出要疏散大批失业及无业的市民回乡生产,以减轻城市的负担,以增加农村的生产。当时被划入难民范围的,包括失业工人、贫民、游民、逃亡地主恶霸富农四类,这四类人员连同家属合计为192万余人。9月下旬,苏北皖北遭受严重水灾,救济新流入和倒流回上海的灾民成为重要任务,疏散难民回乡生产工作步伐放缓。截至1949年底,上海共疏散43万难民回乡生产。解放初的疏散灾难民回乡生产,对于稳定上海城市社会秩序、巩固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在把消费城市改造为生产城市的过程中,动员人口回乡成为改造消费人口的重要方式。所谓消费人口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无业人口,主要是失业工人、灾难民及游民、乞丐等,二是在业人口但被认定为非生产性质,如妓女、摊贩、三轮车工、人力车工等。以游民为例,1949至1958年,上海共安置处理游民69573人,其中遣送回原籍的有12012人,占17.3%。1953年底,上海妇女教养所共处理已改造好的妓女出所1171人,其中大部分农村妇女回乡参加劳动。通过动员回乡,将原有在上海“吃白相饭”的人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动员外来农民回乡(1955-1960)
    1950年代前期上海并没有对整个城市人口进行有计划的控制,政府机构中也没有专门从事人口工作的机构。在人口生育高峰期和人口迁移活跃期的双重作用下,上海人口快速增加。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人口规模的扩大给上海的粮食供应和交通、住宅等公共服务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1955年初根据中央关于上海不发展、不扩建、一般维持即可的决定,上海采取了“积极改造、逐步紧缩”的方针,一度要求上海人口保持300万人的规模即可。于是,减少城市人口、控制城市规模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