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再议新民主主义的提早结束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 萧冬连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一种过渡性的构想,它的实行对于中共平稳接管政权和恢复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制度存废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想法在党内有相当的思想基础,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理想与新民主主义政策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新民主主义政策很难持久,提早结束反而符合其自身逻辑。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建国构想;理想与政策的张力;提前放弃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14)-08-0051-14 
     
    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避谈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并曾付诸实行;在论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时,只谈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较少论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原因很简单,1953年,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随后,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新民主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实在太短促。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发现,现在许多做法,包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给予私人企业以合法地位,正是当年新民主主义要做的事情。不少人包括一些高层领导人内心,并非没有“新民主主义放弃早了”的想法。1985年6月,姚依林曾私下说过:“从今天回头看,新民主主义阶段是否应该长一些?……现在许多事情都是返回去做,为什么那时不就这样做呢?”①薄一波在回顾历史事件时写道:“如果土改后不急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立即动摇私有制,而是继续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那样,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可能更有利些,而且也可能不至于搞成后来那样千篇一律的农业集体化模式”②。胡绳、于光远、杜润生等人也推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认为它是一种独具创造性的社会理论,对过早抛弃新民主主义不无惋惜③。 
    不过,这是几十年后得到的认识。支配历史进程的是当时人、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普遍观念。回到历史,我们会发现,当年毛泽东等人设计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过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社会主义在彼岸,新民主主义“在桥上”。由于理论本身的双重性质和当年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新民主主义政策很难持久,提早结束反而符合其自身逻辑,无论这种选择对以后的发展是否有利。这里说的不是所谓“历史必然性”,而是新民主主义构想的内在张力及其发展逻辑。 
     
        【作者简介】萧冬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