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双强”:袁恩桢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治学多年,袁恩桢的研究侧重很能反映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袁恩桢在研究中一直保持初心,却也不固步自封。 上世纪60年代,袁恩桢研究的内容只有生产关系,以生产关系为主再涉及分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念,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所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一开始就是以所有制为起点。”然而到了“文革”时期,生产力论一度受到指摘,搞生产的更是被作为批判对象,生产关系被进一步引向阶级斗争。“文革”结束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较之前丰富了许多。“首先是恢复了生产力论,把生产力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之一”,袁恩桢说,这一阶段,经济运行机制进入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商品生产理论也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当前这段时期在袁恩桢眼中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复归:“还是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生产关系,当然它是联系生产力、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的。”前年袁恩桢在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讲话后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学习应有三维对象,即当代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维度”。他说,从总体来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现在的政治经济学要开始研究改革的问题。“改革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我想这个思路是跟当下相吻合的。” 袁恩桢从专业角度解析了此次复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需要从两个角度研究:“首先,我们改革过程当中,改革的导向是不容置疑的;此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在这个过程中要改善政府跟市 场的关系,这条主线一定要改好。”袁恩桢说,他之前写过文章主张政府和市场“双强模式”——强市场、强政府,“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微观领域,市场经济要强,在宏观领域,政府必须强,这是解决市场经济过程当中效益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谈起专业问题的袁恩桢似乎换了一个人,严肃而坚决。说到今天做经济研究,他认为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对中青年学者来讲,他们中的很多人西方经济理论学得多,所以容易偏向西方经济学领域,比如对我提出的‘双强模式’,很多年轻人不赞同,对国有经济的指导建议,他们也不太同意,甚至有些人提出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竞争性的产业领域,我是对此极力反对的。” 近年来,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派在学界受到热议,袁恩桢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三大构成:一,要引进市场经济理论,因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否定市场经济。二是继承,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要创新发展。创新是在引进、继承的基础上,离开前面两条,创新就做不下去。在三大架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展出自己的话语体系。”袁恩桢勾勒的正是他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