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存疑两千多年的历史悬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周职官制度及相关礼制。自汉代整理先秦经籍,此书得以发现而正式问世。同时,又因此书在官制、礼制上丰富的历史内涵,故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有重要的研究及参考价值。而《周官》一书至西汉末王莽篡政时,始改名为《周礼》,及后遂以此名行世。 笔者之所以要撰写《〈周礼〉制度渊源与成书年代新考》一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乃有感于两千年来,学者对《周礼》一书的内容与成书年代的探索,著作甚多,各陈胜义,但时至今日,对作为《周礼》主体内容的“六官”系统,从其官制渊源及相关人物史事等问题的研究上,迄未能中其要旨,以致《周礼》成书年代的问题,亦根本没能得到解决。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另辟蹊径,从如下若干方面来研究《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力求解决这一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悬案。 其一,笔者从《周礼》的“六官”制度渊源入手,从早期“六卿”官制之萌芽、发展的形成过程及历史演变,结合传世文献和甲骨、金文的相关资料,力求融会贯通,阐幽发微,以冀开出新路。而笔者于研究过程中发现,从帝舜至夏、商、周三代,在以“六卿”官制为主体的职官制度上,有十分明显的承袭关系。从夏启时“六卿”官制的产生,到商代“卿士”和“卿事寮”制度的设立,以及西周初年周公所作《周官》(即《尚书·周官》篇)中对“六卿”职官制度的发展,乃至春秋中期晋文公以“被庐之法”所建立的“三军六卿”制度,最后归结到战国初年与《周官》一书关系最为密切的魏文侯身上。笔者经过反复考证,发现有充分的历史事实,证明《周官》亦即《周礼》一书是在魏文侯主导下,由子夏为首的西河学派编制成书的。而《周礼》一书中的“六官”体系,恰好与帝舜时代及夏、商、西周乃至春秋时期晋国的“六卿”职官制度,有其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其影响及于后世。所以,在研究方向及方法上,笔者根据历史事实,首先确立了以“六卿”官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的整体观念,而《周礼》一书中的“六官”系统,正是这一职官制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笔者的这一论述,正是本书主要的理论框架及借以论证的重要理据所在。 其二,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周礼》是一本记述两周职官制度的专书,而与两周官制有密切关系的关键历史人物,无论周初的周公,或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乃至战国初期的魏文侯,他们显然都属于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姬周系统。因此,研究此中的关系,关键在一“周”字。而《周礼》一书与许多冠以“周”字的经典,如《周易》《周书》《周诗》《周礼经》等一样,在经典的来源及整理编修上,都与姬周王室及姬姓侯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两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和相关的人物史事及典籍文献,如果不明周礼“亲亲”之义,那么在考证《周礼》一书的制度渊源,以及研究其究竟成书于何时和成于何人之手的问题上,肯定不得要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