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以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及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为代表的传统历谱存在系统性缺陷,其推算结果往往与史实不符,不可过分偏信。但长期以来,古籍整理中普遍存在着过度依赖此类传统历谱的现象。本文以《辽史》朔闰作为例证加以分析,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校验的手段,指出陈述先生校勘《辽史》朔闰所存在的过信传统历谱的方法性错误。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引起所有文献整理者和历史研究者的注意。 关键词:《辽史》 朔闰 汪曰桢 历谱 古籍整理 一、晚清以来传统历谱的系统性缺陷 在古籍文献整理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整理者校勘文献所见朔闰历日时,往往会以现在通行的古代历谱为准,来校正古籍之误。在这类历表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陈垣先生编著的《二十史朔闰表》(以下简称《陈表》),这也是文献整理者和历史研究者最为倚重的一部工具书。不过,似乎很少有人关注《陈表》朔闰的资料来源和文献依据,更不用说对其可靠性有什么深入的认识。[1] 笔者在校勘《辽史》朔闰的过程中,曾对这一问题做过系统考察。其实,《陈表》不过是将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加以改编而成的一部工具书,而汪谱则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2] 汪曰桢是晚清著名的历算学家,他从道光十六年(1836)至同治元年(1862),竭其毕生之力,撰成《历代长术》五十卷。[3] 此书上起西周共和元年(前841),下迄清康熙九年(1670),在考证历代历法的基础上,逐年推算月建大小、朔闰及二十四节气,是第一部完整记录中国历史上自有确切纪年以来历年气朔并自成体系的历谱,在传统年代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汪氏又在《历代长术》一书基础上删繁就简,仅存朔闰,另成《历代长术辑要》(以下简称《辑要》)十卷,光绪四年(1878)付梓刊行,广泛流传。《陈表》就是以汪氏《辑要》为蓝本改编而成的,由此形成了近二百年来的通行历谱系统。 虽然这套历谱系统是由汪曰桢在历法推衍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推算复原的历谱总是会与实行历日有所出入。已有学者发现通行历表与历史文献之间常有牴牾,[4] 说明汪氏历谱系统可能存在某些漏洞。 据笔者研究,汪谱主要存在两大系统性缺陷。其一,推步依据本身存在某些漏洞。譬如,当遇到某些朝代所行历法内容不可考时,汪曰桢均采取替代推算法,即以他所认为内容相近的历法作为其推步依据,这种做法是否普遍适用,以及选用的替代历法是否妥当,都很值得怀疑。此外,汪氏对某些历术的推步规则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可能会影响其推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二,历谱推算结果缺乏历史文献的校验。依据历法推算出来的是一套理想的、稳定的历谱,但历法在行用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调整推步细则乃至人为改历的情况,因此通过推算复原的历谱总是与实行历日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利用历史文献对历谱推算结果进行系统验证,并在多方核实的基础上加以校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原历谱与实行历日之间的误差。而汪氏历谱系统正是由于校验环节的缺失,以致常与历史文献之间发生牴牾。如笔者注意到,汪氏所推定的辽、五代、北宋朔闰与《辽史》及其他辽宋文献的记载多有出入。据我统计,《辑要》至少有39个月朔干支及2例置闰月份明显有误,另有40个北宋月朔与《辽史·朔考》不同,因《朔考》所记北宋月朔源自南宋初所编《大宋长历》,可信度较高,故这40例中的绝大多数恐怕也应是《辑要》有误。 下文将通过《辽史》朔闰的几个具体例证,来说明汪曰桢《辑要》推算结果所存在的错误,并希望能够引起文献整理者和历史研究者对于过度依赖传统历谱问题的注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