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君我相敬爱,自结发来,未始有忤; 七年以前,不知何神魅所弄,而勃谿一度。 君之弥留,引疚自忏,如泣如诉。 我实不德,我实无礼,致君痼疾,岂不由我之故? 天地有穷,此恨不可极,每一沉思,捶胸泪下如雨! 在告墓文写作的过程中,梁启超给大洋对岸的子女们写信,有一番自忏与坦白:“顺儿呵,我总觉得你妈妈这个怪病,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我实在哀痛之极,悔恨之极。我怕伤你们的心,始终不忍说,现在忍不住了,说出来也像把自己罪过减轻一点。”(9月29日信)此事内情已无从知晓。“七年以前”当为1918年,而李夫人患乳腺癌,病发于1915年冬,实与夫妻吵架 无干。如此引咎自责,在梁启超实为减轻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 呜呼哀哉! 君之疾举世医者知其不瘳, 胡乃深自讳匿而驱爱子远游? 吾悔不强拂君意使之少留; 致彼终天泣血欲赎而末由。 去年正月,去年五月,去年七月乃至八月,刹那刹那千痛万惨永印我心头。 《悼启》述李夫人患病经过:“夫人体气至强,一生无病。民国四年冬,忽患乳癌。乳癌,诸病中最酷毒者,全世界医家迄今未得其病因及救治法,惟恃割治;割必复发,发至不能割,则束手焉。夫人自得病以来,割既两度,今春再发,蔓及项胁之际,与血管相接,割无所施,沉绵半年,卒以不起。” 又言:“儿子思成思永卒业清华学校,属当适美留学,恋恋不欲行。夫人虑其失学,挥之使去,曰:‘吾病无害,能待汝曹归也。’呜呼!孰谓竟与其爱子长别耶?”梁思成与梁思永先后于1923、1924年夏从清华学校毕业。先是思成与林徽音于1924年6月赴美留学,思永随后也前往,以致李夫人去世时,兄弟二人均不在身边。 梁启超于告墓文中所记“正月”、“八月”,乃是李端蕙病情复发与过世的惨痛时间节点。在夫人逝去当年12月写作的《痛苦中的小顽意儿》里,梁启超如此诉说其“生人道尽”的哀伤:“我的夫人从灯节起,卧病半年,到中秋日,奄然化去。他的病极人间未有之苦痛,自初发时,医生便已宣告不治,半年以来,耳所触的只有病人的呻吟,目所接的只有儿女的涕泪。”至于“五月”与“七月”,则对应着思成、思永与母亲的生离死别,那同样是一种惨痛的人生际遇。当然,这里所说的均为夏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