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表》被认定为人类最早十进制计算器 以经史为“主打”的清华简,在2013年7月完成的第四辑整理报告中,推出了一个“异类”——《算表》。该辑整理报告中有言:“《算表》为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尚属首见,是一次惊人的重大发现。”经吉尼斯世界纪录独立核实,《算表》被认定为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当天,借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公布之机,《算表》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授牌。 《算表》的特殊形制让它非常显眼。在2500枚清华简中,有21支略宽,竹简上端凿有圆孔,孔内有丝带残留,字迹为数字,数字间画有红色格线,即所谓“朱丝栏”。经“朱丝栏”和三道编绳相隔,此21支简可建成一个20行、21列的表格。2010年7月12日,数学史专家鉴定认为,此表格有运算功能,故命其为《算表》。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向大家详述了《算表》“怎么算”:其核心是九九乘法表,但为了计算更为复杂的两位数相乘,《算表》在其扩展部分,将被乘数和乘数分别扩大十倍。例如计算“57×86”,那么先转换为“(50+7)×(80+6)”,再分解为“50×80+50×6+7×80+7×6”四个乘法相加,而这四个乘法的乘积,可在算表上找到4个纵横交汇的点,把点上的数字一一相加,就是最终的结果。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这种由难化简的好办法。 (文汇报北京4月23日专电 文汇报驻京记者江胜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