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民族危机下,要求国共两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本身也为中共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条件。不可否认,共产国际要求中国积极有效地抗日,使日本不能袭击苏联的后方从而与德国呼应,这是对苏联利益的维护。虽然斯大林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应比蒋介石更靠近我们”,但他顾虑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要成为反侵略斗争的领导者,还显得太孱弱”,而且“这种援助看起来像是我们与之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输出革命”。因此,苏联更加重视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国民政府。①尽管如此,苏联对华政策还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当时苏联外交部远东司的报告就曾写道:苏联大使馆和大使本人在支持中共、捍卫中共利益方面,已远远超出外交的范围,而扮演着中共代表的角色。② 共产国际七大要求在解决一切问题时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并且明确提出“一般不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的组织事宜”。③与此同时,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走向成熟,能够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共产国际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等“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更能够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确信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共中央“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④当中共党内出现路线方针和权力中心归属争执时,斯大林、季米特洛夫明确表态支持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这件事的重大意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⑤尽管如此,共产国际还是对中共远离了产业中心和产业工人、只是“依靠最贫穷、受压迫最深和没有文化的农民”的状况而忧心忡忡,并且怀疑中共的国际主义精神不足。⑥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斯大林才彻底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和国际主义原则的。⑦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1940年斯大林对赴重庆国民党政府担任苏联首席军事顾问的瓦西里·崔可夫的谈话。(瓦·伊·崔可夫:《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万成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5、36页) ②A.M.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第274页。 ③参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73—174页。 ④王稼祥:《国际指示报告》(1938年9月),《王稼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8—142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31页。 ⑥参见1944年底斯大林、莫洛托夫与赫尔利的谈话。(《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第140页) ⑦参见毛泽东、周恩来相关论述。(《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88页;《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0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