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国民革命运动中,共产国际视国民党为领导力量,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现在同国民党结成同盟,确切地说,是国民党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得不从现阶段革命利益出发,竭力维护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来同帝国主义者和国内的军阀进行斗争”。①尽管如此,出于同宗同源的信仰,共产国际只是把国民党看作是一起合作的朋友,而把中共看作是阶级弟兄,并且期望共产党担当起监督、指导和改造国民党的任务。通过共产国际就国共合作问题发出的指示,可以清楚地看出:共产国际认为改组后的国民党内部存在着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左中右派之间的分别和斗争,“分裂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②共产党可以在国民党内活动中带领左派、团结中派,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在条件成熟时把右派分裂出去,使国民党变为工农联盟性质的政党,最终以共产党取代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这一战略指导思想,用后来斯大林的话形容,就是“榨柠檬”:“像右派这样一些人,应该利用到底。从他们身上能榨多少就榨多少,然后才将他们像榨干了的柠檬一样扔掉。”③由此,共产国际反复提醒中共在这种“党内合作”关系中,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的独立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应该保持自己原有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注意到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 对于共产国际这一战略方针,国民党新老右派是极为忌恨的。蒋介石就说过:“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④因此,随着革命的深入展开,他们不断在容共问题上与苏方人员发生冲突,并且发动一次次排挤、打击中共的活动。而陈独秀等人却拘泥于既定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大方针和以俄国革命经验为蓝本的“三阶段论”,虽然他们在大革命中对国民党右派和国民党一步步向右转的倾向持反对态度,但总是希望在维持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国民党左派”的力量,恢复中派和左派之间的联盟,来制止国民党新右派的分裂,而未能将保持中共独立性的原则彻底贯彻。另一方面,他们对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迅速分化出现了新右派势力的问题认识不够,把以“左派”面目出现的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唐生智等视为是可以合作的“左派代表”而大力支持。即使发现他们的反苏反共活动,共产国际往往从大革命中心任务的角度出发,指望这些国民党新右派“领导着军队,命令军队反对帝国主义”,⑤而对他们妥协退让,从而一再错失采取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席卷中华大地,北洋军阀政府被推翻,中共力量得以发展壮大,由起初只有50多人,并处于秘密状态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5万多名党员、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全国性的政党,并且在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和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初步的锻炼。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革命时期圆满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大革命的失败主要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以及中共尚处于幼年阶段等主客观原因所致。而共产国际的失误,就主观上讲,不是理论本身造成的,而是将理论及经验教条化所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618页。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447页。 ③斯大林:《在联共(布)莫斯科机关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中国大革命形势的讲话(一九二七年四月五日)》,《党的文献》2001年第6期。 ④马振犊编选:《蒋介石致廖仲恺函一件》,《民国档案》1993年第1期。 ⑤斯大林:《在联共(布)莫斯科机关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中国大革命形势的讲话(一九果断措施的机会,直至最后束手无策。二七年四月五日)》,《党的文献》2001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