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产国际依照经典作家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来指导中国革命,希望在“正确理论和先进经验”的指导下,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对他们把经典作家的理论设想与俄国经验绝对化所导致的错误或失误,应该予以更深刻的分析。 共产国际的指导始终坚持着如下几个重要认识:其一,坚持马克思、列宁强调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的观点,从而产生了诸如中国“工人运动尚属薄弱”、“还不能成为领导者”、“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服从当前革命的中心任务”等指导意见。其二,从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共产国际再三强调长期在农村环境中战斗着的中共,要保持无产阶级性质和实现对农民运动领导权。周恩来对此曾总结说:“共产国际的一切文献,一讲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是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①其三,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模式,认为中国革命应该是在中心城市发动工人的斗争,通过城市暴动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和全国胜利,反复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点放在无产阶级集中的城市。其四,念念不忘共产党人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期待与渴望着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大爆发。上述几种基本认识,反映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十月革命模式的信仰和固守,他们真诚地希望按照“正确理论和先进经验”的指导,把中国革命搞成功。这一方面极大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太执着、拘泥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经验,而产生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第一,共产国际强调对于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必须重视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应该团结资产阶级,这一原则判断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必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充分地吸收这一原理,并以此批判党内的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应该说,共产国际在这个问题上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失误在于过于拘泥于既定的民族民主革命大方针,过于拘泥于俄国革命经验。第二,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应当在本阶级中有牢固的基础,这是马列主义的应有之义。中共的党章从来都是坚定地指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长期以农村为活动基地,农民及其他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绝大多数,这使得中共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由此,共产国际担心中共会丧失无产阶级先进性而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反复强调要保持与城市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天然联系等。这些观点与理论在原则上是正确的,毛泽东也是这样认识的,譬如毛泽东就反复强调“不要和农民混同……如不相信这一条,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②共产国际的失误在于“他们不能对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和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作统一的理解”,③他们所强调的中共力量应该集中在工人宣传及组织方面,以及提出的解决中共性质问题的具体方法,即实现中共成分的工人阶级化和指导机关的工人化等,与中国革命是不相适宜的。第三,依靠成熟的工业无产阶级,在现代大工业已充分发展的大城市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是经典作家的理论设想和俄国十月革命实践经验,而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并没有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先例。因此,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成为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共同认识。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科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实践逐步形成。尽管毛泽东提出在中国革命特定条件下,需要首先在广大农村积蓄力量,但他强调:“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④第四,共产国际的使命就是要领导、指挥世界革命,总是希望革命早些成功,认为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群体性的历史现象。共产国际在这个问题上失之于“容易犯这种急于求成的错误,夸大主观的力量,夸大群众的觉悟,贬低敌人的力量,夸大敌人的困难,而低估革命取得胜利需要经历的困难”。⑤正如邓小平所说:“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⑥ 总而言之,共产国际的上述原则要求是重要和深刻的,理论信仰是可贵的,对中共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坚持马列主义原则,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过分拘泥于经典作家和苏俄革命的具体论断、经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他们就此提出的行动策略或解决方案,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的实践带来危害或妨碍。这昭示我们,搞革命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把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理应由中国同志自己承担起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周恩来一方面反复强调教条主义产生,与我们党不够成熟、把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有关,我们自己“有责任”;另一方面深刻地总结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取得革命的根本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7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21页。 ③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3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15页。 ⑤《胡乔木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9—14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