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 杨俊 程恩富 参加讨论

    (四)城市与乡村在革命中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历史,是一个商品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世界化
    的发展历史。“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①他们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即大工业和现代无产者,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列宁提出:“城市比乡村占优势(无论在经济、政治、精神以及其他一切方面)是有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的一切国家(包括俄国在内)的共同的必然的现象。”②在总结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时,列宁详细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不断减少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增加大工业中心的数目,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大量出现,这使得城市成为现代革命的中心。③
    (五)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革命问题
    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和本国共产主义先锋队的领导下,完全有可能通过“劳动者苏维埃”这样一种非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④列宁强调,这些落后国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前的关系还占统治地位”,“几乎没有工业无产阶级”,⑤这些国家革命的第一阶段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民族革命运动,这些国家共产主义组织需要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临时的联盟,但不能淹没在民族解放的潮流中而丧失独立性。
    (六)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政权的经验
    俄国革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斗争,即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05年革命到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主要是进行合法斗争以教育工人、积蓄力量,为起义做准备。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出现了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专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的情况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抓住时机,“立即”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⑥如同巴黎公社运动一样,十月革命也是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无产阶级力量集中的中心城市发动的。利用资本主义爆发危机的时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联合广大群众,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然后把革命从城市扩展到农村,这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方式。
    (七)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
    列宁充分肯定中国等东方各民族的解放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他对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两方面的性质进行了阐释,认为孙中山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向上发展而不是衰落下去的阶级”。⑦斯大林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理论: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合;领导权“要落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前途“将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被剥削阶级的民主主义专政”。⑧斯大林还提出,农民的土地斗争是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需要强调的是,共产国际一开始就动员各国工人阶级反对社会民主党,把同右倾机会主义和中派主义决裂作为自己活动的重要方面。共产国际对改良主义的强烈批判立场,对中共的建党原则、政策策略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就这方面说,我们走了直路”。⑨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人一直保持对世界革命高潮的期待与渴望,特别是共产国际六大提出的“第三时期”理论,预言将形成“新的革命高潮”,这些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5页。
    ②《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7页。
    ③参见《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21—250、551、552页。
    ④参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33—234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第277页。
    ⑥斯大林按照俄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道路的“三阶段论”,并且预言在第三阶段资产阶级将脱离革命或企图反革命。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前后,斯大林曾经多次在讲话和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249页)
    ⑦《列宁选集》第2卷,第292页。
    ⑧《列宁斯大林论中国》,第93—103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编:《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2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