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月刊》2013年11期 王刚 参加讨论

    五结语
    王国维的学术无疑是近代的,他一次次的学术转向,正反映了时势巨变之下,一个学者的内在成长与反应。在这种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王国维最终选择了新史学作为自己的学术归宿。今天,当我们来探寻这种学术走向的内在理路时,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王氏新学术的根基深植于传统之上,它是一种继承中的创造,而这种继承的起点则是传统学术的核心:经学。
    由前可知,当王国维从辛亥年开始经史转向后,对于经学及附于经学之上的小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它们被王氏视为学术之根柢,“发温经之兴”成为了新的学术起点。从此,在经学方面,王国维开始由经宋学走向了汉学派;由演绎经学典籍中的哲思,走向了以考订为主;由不遵经学家法到逐步深入乾嘉堂奥。值得一提的是,“发温经之兴”前的王国维,是醉心于哲学及文学之人,并坦承少时“不喜《十三经注疏》”,这使得学界中有一误识,认为王氏的经学起步于辛亥转向之后。但事实是,王氏不喜的只是汉唐经说,他不仅对于经学及清代乾嘉派有着充分的了解,并曾醉心于考据,在年少时条驳俞樾,为此后走向经学及考订之学打下了知识基础。此后的“温经”也就自然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学术行为,是对此前学术轨迹的一种接轨与转向。
    深入经学之后的王国维,以清代乾嘉古文派为自己的学术基础。在其学术进路上,就历史渊源来说,从条驳俞樾到关注戴震及其门下,使其逐渐走向戴学。就研究取向而言,戴学深于“三礼”,而这正是王国维史学研究的起点,因而戴学也就成为了他的学脉所在。王氏对于戴学的承接是有选择性的,他以研究成果更精密的戴学门下为承接点,以注重器物的程瑶田,及《说文》学巨子段玉裁为自己的学术宗主,将其成果发展至古器物学及古文字学之上,地上、地下材料因此得以疏通。要之,深入乾嘉的学术进路,为王国维的学术发展打下了厚实的经学和小学基础,并在“程段之学”的承接中,找到了新的学术空间。这样不仅将乾嘉考订之学推到了一个新阶段,更开辟了“罗王之学”,为新史学的发展建立了根基。
    然而,乾嘉汉学毕竟是传统学术,在近代眼光之下,其破碎之弊日渐显现。就传统资源来说,“取宋学途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王国维看来,宋学是一种具有近代特质的学术,对其接续不仅可以弥补清学,也是与近代学术接轨的一种创造性继承,所以以乾嘉为学术基础的王国维,在经学研习中并不轻视宋学,而是汉宋并重。宋学主要在三个方面影响了王国维的经学路向:一是在考据中加入义理取向,祛除考订中的破碎之弊。所以王氏的学术是入于考据,又出于考据之外,在事实的厘定中,对“所以然”及经义、礼意等特别致意,是一种借清学以达宋学之路。二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疑古、疑经的学术立场。这种立场表现在破除门户之见,取朱子学精神,这就和近代以来的今文疑古派拉开了差距。三是承接宋代金石学的学科方法意识,用新材料治新学问,重视器物的非文字特点,突破纸面束缚,发展出了新的古器物、古文字学,建立起了“二重证据”的学术基础。
    从学术特点来看,王国维的新史学是以旧开新,由旧入新之学。将其放置近代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它无疑是一种新材料与新问题下的新发展,但它又根植于传统,以经学为起点,史学为归宿。就经学之旧与史学之新来看,在新材料上,王国维具有强烈的学术敏感性,他重视一手材料,但同时注意在纸上材料尤其是经学、小学中扎好根底。在新问题上,他打破了经学视域,将经学引入了史学之路。在世界视野和近代眼光下,注重“传古”之功,由疑而得信,以可信的材料为重建古史而努力。为此,在方法范式上主要有两点:一是建构材料与信史之间的牢固联系。二是以史学系统来重构经学材料。
    总之,王国维的新史学牢牢地立基于旧学之上,并与其经学路向产生了深刻的学术互动。毫无疑义,在近代学术转型中,王国维具有相当的自觉意识,他面对新问题,利用新材料,使经学走上了近代史学化道路。他承继前人,开启新路,中国学术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