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全球视角下嘉道银贵钱贱问题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近代史研究》2012年6期 戴建兵 习永凯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嘉道年间发生于中国的银贵钱贱,一般认为是鸦片输入引发白银外流所致。实际上,19世纪上半叶,美洲金银大幅减产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白银购买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世界范围内白银购买力的上升。处于世界白银流动末端的中国,这一时期白银购买力上升更为显著,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白银购买力变动趋势与国外白银购买力上升密切相关;同时,中国银钱比价与白银购买力变动一致,钱计物价相对稳定。因此,这一时期银钱比价上涨的长期变动原因是银贵,而非钱贱。
    关 键 词:白银购买力 银贵钱贱 白银外流 嘉道年间 全球视角
    作者简介:戴建兵,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习永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19世纪上半叶,鸦片输入、银贵钱贱、白银外流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通常的叙述是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白银外流引发银贵钱贱、加重财政困难,加剧阶级矛盾。①而制钱减重、局私民私夷钱的流通、制钱存量的增加,钱票的使用,货币领域贵金属对贱金属的排挤(即重银轻钱)等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银贵钱贱的重要因素。②前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国内状况的变化,较少将这一现象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析③,而当时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国内及国际贸易均以金银为币,并且这两种贵金属有着比较稳定的比价,因此本文试图依据国际金融理论,从全球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另外,由于国内19世纪上半叶经济数据的不足及数学工具的缺乏,前人的讨论也多限于定性分析,未能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本文在严中平、汤象龙、王业键等学者所整理的国内账簿、雨雪粮价折等历史数据及国外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白银购买力变动与世界白银购买力变动高度相关,并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直隶宁津银钱比价及白银购买力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银钱比价的变动主要是白银购买力变化所致。
    一、清代的制钱制度及银钱比价
    “银两是清代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清代已形成了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国家税收、支出用银,而小民日用以钱的货币流通局面。”④在实际生活中,各个地方及不同时期,则有较大差别。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的制钱,用于兵饷及各种工程支出。地方铸局铸造的制钱也用于当地的兵饷及政府支出,制钱铸造后的第一次使用多由政府来完成。有些地方大额交易时也使用制钱,如江苏常州府无锡、金匮县“邑中市易,银钱并用,而昔则用银多于用钱,今则有钱无银矣。康熙中,自两以上率不用钱,虽至分厘之细,犹银与钱并用……自乾隆五、六年后,银渐少,钱渐多,至今日率皆用钱,虽交易至十、百两以上,率有钱无银。”⑤福建建瓯地区卖田契计价也“多用钱文”。⑥
    货币的形态方面,银和钱都是非常繁杂的。钱有制钱和私钱,制钱为北京宝泉、宝源两局及各省官局铸造。“私铸则有所谓沙壳、风皮、鱼眼、老砂板、毛钱、灰板、鹅眼、水浮等名目,盖皆薄而小,杂以土砂铜铅锡而铸造者也。人皆夹此小钱于制钱中以充用,而钱之市价、钱之名称,亦因此私钱混杂之多少而大分别。”⑦
    在实际交易中,各地有不同的制钱使用制度。如江苏扬州府高邮州,“道光间,他处私铸者多流入境,其时市上分三种钱,曰西典,乃山西典商所用,绝无小钱;曰徽典,乃徽州商人所用,每百两头有小钱八文、十文不等;曰毛钱,则或二八搭、三七搭、四六搭矣……(咸丰时)钱法渐坏,私小外,更有红砂、白板诸劣钱充斥于市,惟官项及田房价必用西典,其他贸易搭用红砂、白板、私小,官府亦不能禁。”⑧江苏阜宁县,“惟纳赋及不动产之交易,均用制钱,俗名足西,即通足大钱也”。⑨
    福建龙岩县,“清道光以前,至铜钱之使用,分净典、沙坏两种。每千钱中,净典七、沙坏三,名三七掺。如净典六、沙坏四,则名四六掺。兑价有至二千余者。净典则以九百余兑六九银一元。又有一种名粮典,以八百四兑七三银一元。”⑩
    此种实例各地均有。从这些记载可以知道,交纳赋税及大额交易时使用的铜钱必定是足重的制钱,白银与足重制钱之间比价的变动才会影响到民众的税负水平,讨论银钱比价只需研究足重制钱与白银的比价,对局私民私等小钱可不予考虑。(11)日常交易中使用的民私局私等不足重铜钱,已经逐渐通过省陌等货币制度的安排,取得了相应的购买力,不会引起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官方及商业记载的银钱比价应该是白银与足重制钱的比价,如常用的银钱比价序列源于直隶宁津县大柳镇统泰升记商店的账簿,其“账本中出现银钱兑换的时间大都集中在阴历二、七日,而据地方志记载,大柳镇集期恰是每逢二、七日”。(12)直隶完县志记载的该县县城自同治元年至民国22年的银钱比价,是由钱商于三、八集日共同议定的“官价”。(13)
    图1是根据资料整理的1800-1850年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值见附表),它清楚地显示全国银钱比价的变动趋势是相同的(山东1802年、湖北1807年除外),可见各地银钱比价并没有受到当地制钱停铸的影响,沿海省份也没有因为银元的流通及白银外流较多而与内地省份发生不同的变动趋势。形成连续数据序列的宁津银钱比价与全国的比价也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从而显示了宁津数据的代表性。(14)
    
    图1全国银钱比价变动图(1800-1850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