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水土保持学的引进,使得中国学术界重新认识、研究水土流失问题,并形成了水土保持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制度和机构。虽然这一时期,所制定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制度,受社会环境的限制,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水土保持实验区所形成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只是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广。但是,这改变着中国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所确立的以政府为主导、技术专家为骨干力量的治理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释: ①辛树帜、蒋德麒主编:《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年,第1页。 ②肖斌等:《国外流域管理机构与法规评述》,《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年第15卷第3期。 ③陈恩凤:《水土保持学概论·自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年。 ④许国华:《罗德民博士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中国水土保持》1984年第1期。 ⑤寿哈特,夏之驿译:《珠江流域之水土保持》,《林讯》1945年第2卷第4期。 ⑥李仪祉:《请由本会积极提倡西北畜牧以为治理黄河之助敬请公决案》,《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第72页。 ⑦张含英:《土壤之冲刷与控制·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第7页。 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第1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71页。 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第1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157页。 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第1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327页。 (11)傅徽第:《江西土壤侵蚀及其保存》,《西北农报》1947年第2卷第5期。 (12)蓝梦九:《最近英美土壤研究情形》,《农业通讯》1947年第1卷第9期。 (13)中央地质调查所编:《中央地质调查所概况二十五周年纪念》,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1941年,第22-24页。 (14)潘江:《前地质调查所(1916-1948)出版事业概况》,程裕淇、陈梦熊主编:《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的历史回顾——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13-117页。 (15)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0-25页。 (16)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0-25页。 (17)莫世鳌:《四十年代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国水土保持》1988年第8期。 (18)魏岘:《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上《淘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5页。 (19)简根源:《森林与土壤冲刷之防治》,《国立中正大学校刊》1944年第11期。 (20)李仪祉:《请由本会积极提倡西北畜牧以为治理黄河之助敬请公决案》,《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第72页。 (21)李仪祉:《黄河治本的探讨》,《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第55页。 (22)成甫隆:《对王廷翰先生对本书批评的申辩》,《黄河治本论初稿》,北京:平明日报社,1947年,第86页。 (23)沈怡:《黄河问题》,沈怡编著:《黄河问题讨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348页。 (24)《行政院顾问罗德民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初步报告》,《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1944年第1卷第4期。 (25)《行政院顾问罗德民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初步报告》,《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1944年第1卷第4期。 (26)蒋德麒:《西北水土保持事业考察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历代治黄文选》下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18页。 (27)万晋:《防制土壤冲刷与治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历代治黄文选》下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1页。 (28)李仪祉:《森林与水工之关系》,《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第624页。 (29)傅焕光:《三年来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傅焕光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第312页。 (30)叶和平:《叶培忠》,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31)张保烈等:《草木樨》,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年,第2页。 (32)张含英:《土壤之冲刷与控制·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第5页。 (33)马宗申:《我国历史上的水土保持》,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主编:《农史研究》第3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61-74页。 (34)王社教:《清代西北地区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对清代陕甘两省地方志的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9卷第1辑。 (35)陈嵘:《造林学特论》,南京:东华印刷厂,1952年,第1页。 (36)熊大桐等:《中国近代林业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第98-112页。 (37)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38)熊大桐等:《中国近代林业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第113页。 (39)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南京:东华印刷厂,1952年,第179页。 (40)熊大桐等:《中国近代林业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第114页。 (4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第1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160页。 (42)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南京:东华印刷厂,1952年,第219页。 (43)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南京:东华印刷厂,1952年,第122-125页。 (44)傅焕光:《三年来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傅焕光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第306-311页。 (45)董祥华:《四十年代的天水水土保持工作概况》,《中国水土保持》1987年第4期。 (46)黄文熙:《黄河流域之水土保持》,南京:中央人民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1949年,第17页。 (本文原载于《鄱阳湖学刊》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