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劳榦的两汉史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都学坛》 张峰 参加讨论

    四、汉代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视野
    在古代史家看来,历史地理问题“纷如乱丝,诚理董为难矣”[14]533。劳榦生逢20世纪,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量新史料的发现,为他研究汉代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机缘。劳氏关于汉代历史地理研究的最大特色,在于利用了新工具,拓展了新材料,研究了新问题,因而较之古代学者对汉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关于汉代郡国面积、人口分布及其与地理之关系,是劳榦汉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点所在,他的《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与《两汉户籍与地理之关系》堪称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姊妹篇。《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一文是作者在对两汉郡国面积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郡国每一平方公里上的人口数目,然后将两汉人口数目之增减做出比较,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列表显示两汉郡国面积数目及每公里人口的数目;二是列表对两汉郡国人口增减情况进行比较[15]。在此基础上,劳榦撰著了《两汉户籍与地理之关系》,分析两汉之关东区域、西北边郡、关中地区、东北郡县以及江汉以南人口的流动变化,并推导造成各区域户籍变动、人口稠密的原因所在。如作者分析关东人口稠密的原因,指出农业、工织、商贾等一切生产在关东都较其他地方发达,所以人口也较多;西北边郡在秦汉时期都曾徙民戍守,至东汉时期因匈奴的关系竟徙西北之民于内地,造成边郡的空虚,以致两汉时期西北人口在数量上仅渔阳有所增加,其他地区人口较之西汉都有所减少;关中地区在西汉时期曾有过七次迁徙,“从高帝五年起到宣帝元康元年止”,因此人口有所增益,至东汉时期徙民关中的政策便不再施行,“关中又不为国都所在,因此人口很显然的减少”。东北区域东西汉相较,东汉之辽西、玄菟、乐浪三地人口比西汉亦有减少,唯辽东郡人数有所增加,作者认为“辽西户口所以减少的,固然由于东汉边郡人口的数目大略均较西汉为少,辽西不能外其例”,“玄菟和乐浪也许有相当的扰乱,因此有避难到辽东去的”,所以玄菟、乐浪的人口会因之减少,而辽东成为避难的场所,人口会较之西汉为多。至于江汉以南的人口,作者通过对西汉、东汉江汉以南之郡国人口的比较,得出各郡国除邻近中原的九江郡、庐江郡、临淮郡及汉中郡的人口在东汉较之西汉为少外,其他郡国都有增加,原因在于:(1)中原人民的避难南迁;(2)中原人民的自然向南迁移;(3)罪人的流放;(4)循吏多在南方著名,足证当时对中原人民的召集和异族的归化,有显著的效果;(5)对异族的武力征服[16]。
    劳榦在20世纪30年代对汉代郡国面积、人口分布与地理之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诚如葛剑雄等学者所评价:“劳榦于1935年发表了《两汉户籍与地理之关系》和《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两篇论文,首次对两汉人口的地理分布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推算出了两汉期间两个年代各郡国的面积,编绘出了人口密度图表。在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方面,劳氏也起了开创的作用,尽管他的论文还不是一项完整的历史人口地理研究成果,同时或此后的一些论著没有超出劳氏的方法和研究范围。”[17]劳榦的学术成果长期能在学界获得认可,与其在史学研究中利用了新工具以及反复细心地计算有密切关系,他说道:
    估计汉时郡国的面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各郡国的边界,现在已无从察考。现在只能照杨守敬的地图边界,画到申报馆所出的《中国分省地图》上(当时《中国大地图》尚未出版),朝鲜部分则用满铁所出的《最新满州地图》,安南部分则用《法国百科全书》所附的《印度支那图》。画好以后,借用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仪器Planmetre作大致的测定。每郡国量算三次,以三数相差不远,则以其平均数作为结果,再根据此数计算郡国的面积(因为仪器为德制,所标的尺度为米突制,所以计算的结果为公里;为简单起见,不更化为营造尺制,或建初尺制)。如三数相差太远,则重新量算,不过边境的出入非常靠不住,北边尤甚。山东较小郡国的边界的出入也有时对本土面积的比例很大。这都是无法的事,只有希望将来对于边界的考证,较现在更进一步,再来根据较大的图重做,此次不过试作而已。[15]
    劳榦为撰著这两篇文章“费力较多而认真去做”,所以才被丁文江称为“是两篇有创意的新作”[18]463。但据作者的陈述观之,他在研究中一方面根据现有的地图对两汉郡国区域图进行了新的绘制,另一方面利用北京大学物理系的Planmetre仪器对郡国的面积进行测量,因能利用新工具,从而保证了测量数据的精确。费心创作的史学著作总是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长期以来劳榦根据测量得出的数据一直为学界所采用,直至1980年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出版《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时依然采纳了劳榦的研究成果⑦。
    劳榦的两汉史研究,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清代朴学优良传统的承继,另一方面则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其学术研究的交互影响,尤其是新史料的相继发现,西方新学理的竞相输入,历史研究方法的不断臻于科学、严密,从而使其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使劳榦的历史研究能够超越单纯考证的局限性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