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我们”的“二十年”纪事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虞金星 参加讨论

    
    《冷战时代的我们》袁晞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我所接受的“历史通论”式的知识里,中国和苏联从新中国成立初建交缔约到1960年代关系破裂,两党两国关系的变化显得十分突兀。结盟与反目都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以为一夜之间,苏联就从“老大哥”变成了“苏修”,就像兄弟分家决裂一样。袁晞的《冷战时代的我们》,终于让我补足了“决裂”背后缺失的那部分过程的知识。
    “中苏两国缔新约”一章告诉我,1950年2月14日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不是一份水到渠成、“在恳切与友好的相互谅解的气氛”中达成的协议,相反,它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谈判过程。平生第一次出国到莫斯科会晤斯大林的毛泽东,对初次会谈的结果非常不满意,甚至宁愿“在别墅里睡大觉”。即使对这一协议本身,当时的国内也不是没有不同意见。而这种状况,则可以追溯联系到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苏两党的历史关系,甚至中苏两国的恩怨利益。这些历史与现实,又草蛇灰线绵延至讲述“中苏关系的破裂”的另一章中,使这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影响世界格局更影响几代中国人的事件,既有五十年代的伏笔,又有1963—1964年之间“九评”所标识的在理论上的决裂。
    “中苏两国缔新约”与“中苏关系的破裂”,是《冷战时代的我们》一书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段时间,所挑选的十九桩大事件之二。显然,袁晞采取的并不是通论的形式,而是如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有点儿像中国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这样的写法,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事件为中心,更像讲故事,有头有尾,每个故事自成一体,避免了通史平均用力的平淡,又免去了为赶“历史”的进度而不断快进,自束手脚。这样的体例写法,最适合那些对于历史大脉络有些模糊了解、又对细节了解模糊的读者。得益于历史教育,我们大部分都属于这样的读者——我们早已跨过了了解历史大概的阶段,却多还停留在更丰富的历史现场门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