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南极上空飞行 我们此次去南极,从上海直插南美洲合恩角的一万多海里的航道上,途经两个“台风区”,冲过“咆哮40度”的西风带,穿越德雷克海峡,历经艰险于同年12月26日到达南极州的南设得兰群岛。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派出海军到达南极。 中国考察船队驶进南极的民防湾,乔治岛近在眼前。水兵们开始看海,我和飞行员们开始看天。南极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风和日丽,转眼间便是狂风暴雨。 当时,我在部队是四种气象飞行教员和飞行指挥员,可是到了南极大陆,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出了不少难题。一是南极气候变化无常,常常风雪交加,大雾弥漫;二是南极地形复杂,空域陌生,到处冰山雪地,不能进行正常通讯和导航,飞行员只能靠目力观察;三是没有正规的起降场地,执行任务只能在船上和野外起降,容易发生飞行事故。 南极是世界上风暴、风力最强的地区。据澳大利亚莫森考察站20年的资料统计,八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有300天,沿海地区地面风速常达40-50米/秒。风暴经常伴随着强大的旋风,形成100多米高的风柱,可把三、四百斤重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可见,要在这被称为“风极”、“寒极”、“冰雪极”的地方呆下去并不容易。 中国直升机还从来没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飞行过。我们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一到乔治岛上,我就和机组人员爬雪山,越冰川,勘察地形,摸索气象变化规律,然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飞行方案。 12月28日清晨,我早早起床,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这是考察编队来到南极后难得遇到的好天气。南极上空的彩云在向飞行员们招手,我高兴极了,叫起了战友们。 “准备飞行!”飞行指挥员、副团长吴火根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空地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做飞行前准备。 上午8时整,直升机一切准备就绪。我率领机组人员精神抖擞地登上了飞机。编队指挥员和水兵们都涌上了飞行甲板,观看中国海军航空兵舰载直升机的这次历史性首飞。 “开车!”站在后甲板指挥室里的航空指挥员吴火根向机组发出了命令。顿时,飞机马达轰鸣,旋翼飞转,飞行甲板上骤起了一阵蓝色的旋风。此时,旋翼卷起的寒风吹得人站立不稳,睁不开眼睛。若在以往,地勤人员就会转过身子去避风,但是,今天他们却象一尊尊雕像挺立着,眯着眼睛注视着驾驶舱,那情形不亚于送我们参加一场空战。 接到起飞命令后,我示意地勤人员撤开飞机机轮轮挡,然后我轻提变距,飞机离开甲板悬停,然后低着头,吼叫着冲上了天空,向着美丽而神秘的乔治岛飞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