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我们为什么要读民族经典(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群言》2015年5期 江林昌 参加讨论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的发明是为了农耕祭祀、祖先崇拜,乃至于对氏族部落起源、迁徙、变化、壮大的记录。先民们通过对集体祭祀与部族历史的记录进而表达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借史资政、叙史明志的优良传统。民族经典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孔子整理的儒家六经之首《周易》,其开首的“乾”、“坤”两卦便是对天地崇拜的概括总结。而六经之二《尚书》的开篇《尧典》便是有关“观象授时”、“教民稼穑”的记录。六经之三《诗经》中的《大雅》与“三颂”,则有大量关于商周民族发展史及其祖庙祭祀的史诗演唱。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韩非等人为代表的诸子百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纷纷发表议论,著书立说。他们的著作既总结了其前2000多年农耕文明的社会实践,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宇宙自然、社会道德、人性修养方面的理论思考与精神分析。
    秦汉时期,随着多部族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开始综合先秦各家思想;后来,董仲舒又从哲学高度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综合道家、法家、阴阳家之所长,而形成了新的综合思想体系;司马迁的《史记》则从史学高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炎帝、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文明史作了全面的记录与评判。
    总之,由文字而典籍,由口传古史古训到六经编录,由诸子百家到《史记》、《汉书》。先秦秦汉时期形成的汉文典籍对此前3000年来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文化作了文字上的全面记录、史学上的系统总结和哲学上的深刻提炼。这种汉文典籍,作为精英文化,由历代政府的倡导推广而普及于民间,从而影响了此后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发展。
    阅读民族经典,为实现中国梦增强精神力量
    汉代以后,历代政府均重视借史资政而有“官修史书”的传统,继《史记》、《汉书》而有《后汉书》、《三国志》直到《明史》二十四部正史;经学方面,则在先秦六经之《诗》、《书》、《易》之外,《礼》演变成“三礼”,《春秋》演变成“三传”,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乐经》在秦汉时亡佚),到宋代形成了官修十三经注疏,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考核依据。历代士大夫则以经史为立身行事之准则,“刚日读史柔日读经”,而不断有时论政议等子书问世,如韩愈《昌黎先生集》、柳宗元《河东先生集》、李贽《焚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或抒情述志而有汉魏乐府、南北朝志人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为古代文化典籍之经、史、子、集四大类。清代乾隆年间,编集《四库全书》,收天下汉文精华典籍近八万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