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慈铭脾气甚大,亦以利口骂人闻名于世。他骂湖广总督张之洞“俭腹高谈,怪文丑札,冀以眩惑一时聋瞽”(《李记》10317页),因为张引诱才子樊增祥进入他的幕府,而樊曾是李的门生。著名书法家赵之谦亦曾受到李慈铭的谩骂:“有妄人赵者,亡赖险诈,素不知书,以从戴望胡澍等游,略知一二目录,谓汉学可以腐鼠也。时窃购奇零小品,以自夸炫。……是鬼蜮之面,而狗彘之心矣”(《李记》8552页)。甚至连得王闿运也遭到李的苛评及诋骂:“阅《邹叔绩集》,……遗书前刻楚人王闿运所为传,意求奇崛,而事迹全不分明,支离芜僿,且多费解。此人盛窃时誉,唇吻激扬,好持长短,虽较赵之谦稍知读书,诗文亦较通顺,而大言诡行,轻险自炫,亦近日江湖佹客一辈中物也”(《李记》8558页)。李氏在《日记》中还骂过郭嵩焘、马建忠等名人,言辞极为刻薄,在此不一一赘述。 钱锺书虽然夸奖《越缦堂日记》“其书行世者既至五十一册,閟而弗睹者尚有二十一册之众;多文为富,日记之作自来无此大观焉”,但同时也批评李慈铭肆口骂人的不良作风:“李书矜心好诋,妄人俗学,横被先贤。”(见《复堂日记》钱锺书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叶昌炽以目录版本学、金石学享誉于世,所著《藏书纪事诗》和《语石》就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叶氏《缘督庐日记》约有二百万字,始于同治庚午(1870),终于民国六年(1917),长达四十多年。叶昌炽仕途亦坎坷多折,青年时代赴京城参加会试,多次落第,直至四十一岁方才考中进士。因此叶氏对考场的作弊行为极为关注。1886年,他南下襄助担任广东学政的好友汪鸣鸾,并赴惠州主持童生考试,在《日记》中有不少记录:“惠州考政弊窦孔多,闻号舍中有隧道以通传递,可为骇咤。”开始阅卷,“阅至丑初毕,弥望黄茅白苇。”所见试卷“怪怪奇奇,无所不有”,“有一卷极佳,必抄袭也”。后又赴香山、新会、新宁等地监考阅卷:“昨日卷余分新会一百八十七本,非无充然盈幅者,率皆脑满肠肥,令人欲呕。”“续阅旗籍卷,文理荒唐,可为喷饭。” 叶氏似乎对广东考生没有好感,或斥之为“脑满肠肥,令人欲呕”,或者嘲笑考生脑袋内一团乱草,即“弥望黄茅白苇”。不过广东考生胆子实在太大,除了挖地道至考场送参考材料外,还有以下骇人听闻的现象: 闻昨点名时有登屋送怀挟者,皆藏洋枪,逻者不敢谁何。余所阅卷有贴红纸于卷端玄词征荐者。连日复试,对出笔迹不符者数卷。风气如此,真不成事体矣。(《缘督庐日记》125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以下简称《叶记》) “登屋送怀挟者,皆藏洋枪,逻者不敢谁何”,这简直就是“耗子”挟枪准备痛击“黑猫警长”,而后者吓得只能退避三舍。其次,叶氏阅试卷时发觉上面贴有红纸标识,用玄妙而捉不住把柄的语句来向阅卷考官推荐相关考生,即“玄词征荐”。这说明考官中有“内鬼”。况且还有枪手代考,“对出笔迹不符者数卷”。总之,在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的笔下,广东考生的智商不高,但作弊的胆魄却奇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