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电汇的演进与近代中国金融生态的变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研究》 夏维奇 夏青 参加讨论

    一、票号:近代电汇的发端
    电汇由票号始创于1880年代中期。嗣后,账局、钱庄、银号等机构亦开办该项业务。然在1907年票号的电汇业务由盛转衰前,这类机构的电汇量小,故票号是此间电汇最主要的经营主体。另一方面,这段时期电汇虽具一定规模,然总量有限。鉴上,1880年代中期至1906年可谓电汇的发端阶段。
    近代以降,票号的汇兑业务发达。所谓汇兑,是指汇款人委托相关机构(主要为金融机构)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初为资力雄厚的商号所推行,后成为票号的主要业务。[6]早期汇兑有票汇与信汇两种方式。其中,票汇是票号收到汇款人款项后,开出汇票,汇款人将之交收款人。后者持票到汇入地的分号或连号兑取款项。[7]信汇是票号收到汇款人的款项后,函告汇入地的分号或连号;汇款人写信告知收款人,后者再持信向该分号或连号兑取款项。[8]
    电报引入中国,成为汇兑方式发生变革的重要诱因。自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电报渐在中国推展开来。[9]至1890年代初,已形成规模初具的电报网,此为汇兑方式的创新奠定重要技术基础。另一方面,19世纪四五十年代,西人已开始在中国内地从事贸易及工商等经济活动,嗣后逐步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渐次发展起来。而工商、贸易等经济活动多需资金的快速调拨,以加速其周转。况且,政府机构在其所主导的各类经济行为(如解协饷、河工、赈济等)中,亦常需款项的及时划拨。于是,改变传统的汇兑方式,利用电报这种新型通信技术办理汇兑业务的需求渐增。此为汇兑方式的创新奠定重要市场基础。正是在上述情势下,票号率先开办起电汇业务来。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奏:“又奉会办海军、北洋大臣李鸿章电催,提解转行司局送予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商号百川通等八家电汇藩库平纹银十二万两,限十二月二十七日赴海军衙门交纳。因气炮一款本系洋银,现以纹银汇兑,每百两应补纹水银九两,共补纹水银一万零八百两。又每百两给汇费银三两五钱,共汇费银四千二百两。统计在气炮款内支出洋银十三万五千两,业经如数提发各商号电汇赴京。旋准李鸿章电转准海军衙门十二月二十八日电覆[复],二十七日如数收讫在案。”[10]由张奏可知:其一,在光绪十一年十二月(1886年1月)前,至少百川通等8家票号已开办电汇业务;其二,此时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对于票号的电汇业务已较熟晓,则表明此项业务的开办当更早。
    至1890年代初,“各省电汇银两已属通行”。[11]然此间并非所有票号皆热衷该项业务,一些票号甚至是资力雄厚之大号,仍存勉强乃至抵制情绪。从表层看,是票号有安全之虑。票号对于票汇,本有周严的保密制度。如蔚泰厚号“汇票纸,以绿线红格,由平遥县一处印,各分号均用总号之纸,如坏了一张,必须寄到总号备数。其汇票纸夹印‘蔚泰厚’三字。各处书票只须出于一人之手,并将笔迹报告总号通告各分号,以备查考。又于汇票后面暗书月日及银数,此种暗号外人不知,但恐日久泄漏,故数年必改。”再如协同庆号“会(同汇)票是在湖南订印的,拿上看,不过是个折纸,也没有花纹格式,可是纸里暗印的有‘协同庆’三个字,把会票拿起一耀就看出来了。印暗字,为的是以防造假。其实,造假也是不容易的。会票全凭写的字体,写会票的人,各号都知道,一看字就认识。字写得真好,和刻的一样,别人学也写不下那个样。除了靠字体而外,还盖有图章。图章刻得很细法。”[12]可见,票汇的保密工作异常精严。而长期执行这种严格保密措施的票号,虽知电报亦可设密码,但对其功效多存疑虑。在票号看来,电报以电码传递信息,需假手他人,故存在泄露之风险。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孔老台在办理电汇业务之初,致函总号时称:“如果电兑即可兴旺,自当以电兑为是;特恐电兑虽有暗码,总要假手于人,行之既久,难免有意外之虑”,请求停办。继任者李宏龄“亦深以停止为妥”。稍后李又称:“电会必系紧急用项,而刻下电局偏将此类电报列入第三等,且字多舛错,往返查问,必索多费。虽各家皆有暗码,然至数次查问之后,必不免有泄露之处。既有泄露,即难免有意外之误,此不可不豫防者。”可见,管理者对泄密风险多表现出高度的关切。另从深层看,票号有损利之忧。电汇多为应急,通常是电到即取,一般不过两三天,这使得票号的得空期大为缩短,一些票号遂忧利润减损,此更为关键。前揭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又指出:普通汇兑(票汇与信汇),“会水每千两已收三十两,交银总在四五个月以后;此四五月中又可获利数十金,计每千会水已在百金之谱。即使电水增加,亦断不能过此数;且交银太速,反少得四五个月利息,甚不上算。”因上,蔚丰厚号在电汇试行一年后提出停用:“我号准其电兑银两,已试办一年,救他人之急需,我号所得兑费亦属寥寥。少得兑费属小,关乎利害甚大,与其追悔于后,莫若及早回头,各庄以(1891年)二月底即行停止。”该指令得到执行。[13]
    可见,电汇在推行之初并非一帆风顺,透显一种新行为出现后为社会所普遍认同与接受需有一过程,此恰提示出社会及观念变迁的缓进乃至反复之势。然是时,该业务既为多家票号所取用,倘个别票号弃之不办,则易造成老顾客的流失,从而影响生意。缘此,当蔚丰厚号通知“各庄以二月底即行停止”电汇之时,其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一改曾经的反对态度而表异议。李从当下形势方面察之,认为电汇已成为留住老顾客而利经营之重要手段:“惟近来察看情形,与前年(1889年)又不相同。各省电会银两已属通行,若咱号一家不用电会,势必耽误主道。譬如,我号旧日之主道,或有电会款项,势必至别号电会,别号可由生而熟;为日既久,我号反因之由熟而生,即有不用电会款项,亦恐由别号汇兑。是生意未必因电兑格外生色,却恐因停止电会减色,此亦不可不虑。”李又在另信中重申:“刻下各省电会银两已属通行,势不能不随众办理,以广招徕;但日久事长,难免意外之虑。各码头字号太多,各家皆电会,独咱号不用电会,势必耽搁买卖。”[14]
    可见,一些票号先前所忧的利损问题仅观于当下,未虑及久远。而安全问题本不为关键,票号可自编密码,②且电汇中“日期、平包、数目,均能以一二字代替,颇为简捷”。[15]看来,票号先前的种种虑忧,从根本上言,当是思想局限所致。一旦认知跟进,这类业务便推展开来。③
    事实上,电汇业务的开展为各票号带来巨额经济利益。早在1891年,来华西人即注意到:“电报的开办和扩充,沟通全国,对于山西票号商所起的作用及所得的利益,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了。”④20世纪初,江西巡抚李兴锐更明确指出:“中国西商(山西票号)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无虑千百万巨款,层纸书函,数言电报,即可立为兑付。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而未尝费一金之本。”[16]这一切反过来又透显出山西票号的电汇业务之盛。另据统计,山西票号在清季最盛时期设总号、分号于国内外133地,总数达657家。[17]而清季电汇的通汇区域达118个城市,大致形成一网络,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各区。[18]尽管史料中尚未见具体统计,但在鼎盛时期,票号的电汇业务当已具一定规模,由上可揆之。⑤更为关键的是,票号所开启的电汇行为,本身即具重大意义,标识传统的汇兑方式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并为嗣后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该项业务积累了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