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日民间经济外交的博弈(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京社会科学》 于文浩 参加讨论

    四、中日民间经济外交博弈的特点和作用
    从中日民间经济外交博弈的演变过程来看,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不平衡性的特点。日方占有主动性,中方处于被动地位。日方多带有维护日商依靠不平等条约体系获取特权和利益,甚至有干涉中国内政的性质。中方则带有维护国家权利、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的性质。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日双方在政治势力上的差异。对于当时国家综合实力弱小,政治混乱的中国来讲,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一事,虽然是中国政府外交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局限性的存在,政府外交的妥协性使得以民间经济外交为首的民间外交发挥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对于日本商界来讲,由于一战后日本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对外经济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这就使得日本商界试图通过民间经济外交手段来间接参与外交事务,同政府对华经济扩张政策保持步调一致,在维护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情况下,以确保已取得的在华经济利益。第二,双重性的特点。这一点实际上也是与双方政府及其本身的优劣势所决定的。中国商人团体虽然以经济绝交等手段对日本政府及商界给予了经济上的打击,但是,在抵制过程中,一方面,经济绝交的手段使其本身经济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立场严格制约着抵货运动的兴衰,中国政府在对民众运动失控的担忧之下,再加之日本朝野的压力,使其态度由默许、利用转变为压制和最终的取缔。在此背景下,中国商人团体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坚决抵制转变为最终以“中日亲善”为名,与日方商人团体召开所谓的“联欢会”,中止抵货运动。日方表面上以“中日亲善”为前提和基础开展日中“联欢会”,实质上带有扩张在华势力,将中国作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的动机,并与政府的对华外交达成一致。
    由于民间经济外交对本国政府或他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和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对于政府外交而言,是广泛的外交活动领域中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看作是政府外交强有力的补充。政府外交战略是建立在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基础之上的,除了以经济力量为后盾,军事力量为核心、包括人口和地理因素在内的物质要素之外,还有以国民的士气、人心的向背为基础的国家精神要素。因此,中国商人团体依据其特殊的经济地位所展现的抵制运动,是政府外交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最终虽被取缔,但在展示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利益和反对外来经济侵略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日本商人团体在反抵制日货运动中,通过与日本政府加强联系,使得取缔抵制日货的民意得以传达。这一举动表现出为维护本身经济利益,它与日本政府扩张在华势力的战略部署是一致的,并为日本政府的对华扩张起到了挺头打进的推动作用,也是日本政府对华外交的有力补充。
    从中日民间经济外交博弈体现的经济特性来看,具有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作用。中国商人团体采取抵制手段的同时,认识到抵制日货并非长久之计,提倡国货的思想逐渐增强,促进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日本商人团体开展“反抵制”运动过程中,不仅采用歪曲抵制日货运动性质,煽动舆论奠定民意基础,强化组织联系,督促政府强硬对待,以及分化瓦解抵制运动这些手段,还加强了防止抵货运动再次发生的各种预防措施的研究,使得日本资本主义加强了对中国市场及中国原料的掠夺,并维持了中国市场对日本的开放,起到了推动日本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扩张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