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菡薇:《试论欧美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问题——艺术史跨语境研究中的不适应性》,《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谢建明、黄贤春:《艺术悖论的基本逻辑类型及其内在统一性》,《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3][5][6][15]杨义:《京派海派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4页。 [4]杨晦:《杨晦文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22页。 [7]黄建:《京派文学批评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6页。 [8][16][18]苏汶:《文人在上海》,杨义:《京派海派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9]邓以蜇:《“艺术家的难关”的回顾》,《美术》1959年第5期。 [10]徐悲鸿:《徐悲鸿艺术文集》下卷,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7年,第596页。 [11][9]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12][23][34]陈永怡:《近代书画市场与风格迁变:以上海为中心(1843-1948)》,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156、156、66页。 [13][24]孙殿起:《琉璃厂小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0、92页。 [14]《胡佩衡墨画山水润例》,《湖社月刊》(第88册),1935年。 [17]龚产兴:《美术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19][20]俞剑华:《俞剑华美术史论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3页。 [21]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343页。 [22]王中秀:《傅雷与黄宾虹——谈黄宾虹的简笔画兼与范曾先生商榷》,《美术报》2006年7月15日。 [25]《吴湖帆画例》,《墨海潮》创刊号,1930年第3期;《吴湖帆鬻刻印》,《申报》1930年12月6日。 [26]《赵叔孺润格》,《墨海潮》创刊号,1930年9月。 [27]余绍宋:《余绍宋书画论丛》,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229页。 [28]黄宾虹:《黄宾虹书简续》,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1页。 [29][35]郑逸梅:《艺林散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29、9页。 [30]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第6页。 [31]王家诚:《溥心畬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32]史全生:《中华民国文化史》,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77页。 [33]王中秀:《历史的失忆与失忆的历史——润例试解读》,《新美术》2004年第2期。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6年第1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