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代“民族复兴”有一个从思想的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进而发展为社会运动的历史过程。请谈谈这一思想何时萌发?又如何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孕育或萌发时期,其起点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开篇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孙中山、梁启超和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分别提出了“振兴中华”“少年中国”“古学复兴”等接近于民族复兴的话语,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民族复兴”这一概念,这也是我们把这一时期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思想称为孕育或萌发期的主要原因。五四时期,是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阶段。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民族复兴”“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提出了“民族复兴”,孙中山还阐述了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这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但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因为它还只是李大钊、孙中山、梁漱溟、梁启超等少数人的思想,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而所谓“思潮”,诚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潮起潮落,汹涌澎湃,它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大群人甚至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民族复兴真正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首先,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如《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其次,一些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如张君劢的《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吴庚恕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等;再次,知识界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各抒己见,用时人的话说:“‘中国复兴’四字,现在几乎成了口头禅。而各种复兴运动,也就应运而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