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社会责任:大遗址保护的理论基石(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记者 陆航 参加讨论

    突出文化魅力
    实施接近历史原貌的保护措施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大遗址保护工作提升到了推动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的高度,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视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表示,对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来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称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合理的开发导向,大遗址不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累赘,而是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城市文化的新亮点。因此,地方政府愿意加大财政投入,陆续建成了一批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有本质区别。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军民强调,必须严格遵照考古发掘程序、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遗址历史原貌进行建设,遗址公园一定要突出遗址的历史文化魅力,体现文化功能。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侯甬坚对此表示认同。风蚀、雨蚀及人为破坏等已影响到遗址本体的稳定性和展示效果,“文物保护部门应当实施不断改善的、接近历史原貌的保护性措施”。
    “从宏观角度考虑,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既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创新,也是对公园这一城市功能元素内涵的拓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认为,考古遗址公园既符合大遗址保护理念,又优化城市环境、惠及大众,应成为大力倡导的保护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