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有文化自信,才有大国气象(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解放日报 记者 徐蓓 参加讨论

    文化会慢慢地渗透到人的骨子里、血液里
    3月8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同济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幕。
    这是该展在上海的第一站。现场前来观展的,既有青年学生,也有年迈长者。
    王旭东雄心勃勃地表示,这个巡展将走遍全国的高校。
    过去,偏于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只能让人们走进来观赏;如今,因为有了数字技术,因为有了互联网,敦煌文物可以走出去,可以让更多人来共享。
    这个千年文化遗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飞翔起来。
    解放周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那么,如何让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呢?
    王旭东:文物保护好了,研究好了,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
    因为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过去我们说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有点力不从心。比如,要外出搞一次展览,得临摹复制洞窟,再费力地搬运,临摹洞窟只有那么几个,一年只能安排几场展览。形式单一,费时费力。
    现在,有了数字技术,完全可以让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我们正在全国高校举办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巡展,我们可以同时在几所大学办展览,而且成本很低。数字敦煌,再结合学者们研究敦煌的成果,可以组成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展览。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我们的展览可以布置不一样的内容,比如最近在同济大学的展览,就比较偏重建筑方面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使敦煌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洞窟真的“活”起来。目前,我们已经有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传到了互联网上,可以让全球网友一睹敦煌石窟的风采,让更多的人共享敦煌这一人类文化遗产。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些文化创意产品。比如《一带一路画敦煌》涂色书,以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为蓝本,让参与者在一描一画中体会敦煌的历史与内涵。
    解放周末:弘扬敦煌文化,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王旭东:我最为看重的,是怎么去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我们不仅在大学里搞巡展,而且我们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还走进校园,为大学生们开讲座。每次在学校里演讲,大学生们都会围着我,问我很多有关敦煌莫高窟的问题。
    我深切地感受到,年轻人非常需要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他们可能了解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而很少了解像敦煌这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才能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因为,金钱的力量是一时的,文化的力量却是可持续的。文化会慢慢地影响人,渗透到人的骨子里、渗透到血液里。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只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拥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人物小传
    王旭东
    1967年生于甘肃山丹。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