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族群文化所受到的影响日益显著,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商品化对族群的文化认同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通过对丽江纳西族东巴纸商品化的调研,从微观视角解读纳西族内部主体对东巴纸商品化的认知和态度,剖析族群对其的文化认同及其差异原因,进而挖掘旅游商品化与族群文化认同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商品化既为东巴纸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存续的动力,又加速了东巴纸文化内涵的变迁,影响着纳西族的文化认同;族群内部主体对文化商品化的认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既包含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也蕴含对文化符号和文化身份的认同;而旅游参与程度、利益诉求以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不同是造成各主体文化认同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商品化/文化认同/纳西族/东巴纸/丽江古城/旅游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随着旅游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少数民族地区,寻求独特的旅游体验[1]。同时,经营者利用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开发出异质性的文化产品吸引游客,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也给目的地族群及其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也面临同样问题:一些商家为凸显文化独特性人为地割裂或捏造东巴文化,以达到销售文化商品、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而这种文化商品化的开发方式却日益受到市场追捧。而作为文化主人的纳西族居民对自身文化的热衷程度远远不及游客,甚至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与旅游市场上“时尚”和“繁荣”的东巴文化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社会现实折射出旅游开发、商品化与族群文化认同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目前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商品化(文中简称“商品化”或“旅游商品化”)已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从文化传承与发展[2]、文化的经济效益[3]、文化真实性[4]和文化认同[5]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早期研究者多将文化商品化看作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方式,认为旅游发展中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会逐步瓦解民族文化,削弱当地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甚至引发文化认同危机[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旅游商品化不仅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还强化了当地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认同[7]。整体来看,大多数研究依然从积极—消极的二元对立层面解读商品化视角下族群文化认同的问题[8],对商品化与族群文化认同二元对立关系的背后原因挖掘不足。同时,族群文化认同包括对文化符号、文化身份和价值文化的认同,而当前商品化视角下族群文化认同的研究多从价值文化的角度分析,忽视了对民族文化符号和文化身份的探讨[9]。另外,旅游情境下族群内部可细分为不同利益主体[10],他们在旅游中扮演的角色、旅游参与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而这些主体间的差异性往往会影响着他们对旅游商品化的认知,进而影响他们对族群文化的认同。以往研究多把族群看作是一个均质的主体,对族群内部主体间的文化认同“异质性”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以丽江纳西族东巴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视角解读族群内部各主体对东巴纸商品化的认知和态度,进一步剖析纳西族的文化认同、认同差异及其原因,试图解读旅游商品化与族群各主体文化认同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