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王云芳:走出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的怪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京)2017年 王云芳 参加讨论

    当前,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打赢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贫困循环问题所导致的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问题是国家消除贫困战略的重要障碍,值得引起关注。
    一、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的怪圈现象
    顾名思义,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就是不断重复进行的贫困过程。它主要包括了三种情况:贫困的自我循环,如因病因残因学因灾造成的重复贫困;贫困的区域循环,如资源贫困与民族地区经济贫困叠加的地区性贫困;贫困的代际循环,如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偏远民族地区的代代贫困等。
    第一,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自我循环。贫困家庭脱贫后再次返贫是当前扶贫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民族地区就是返贫问题高发地区。据统计,2000年以后,多数年份脱贫人数维持在200万到300万的水平。西北、西南地区是返贫问题高发地区,返贫率通常在2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高达50%以上。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由此可见,贫困的自我循环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地区脱贫目标的实现。
    第二,民族地区贫困的区域循环。“胡焕庸线”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界线。“胡焕庸线”的东南侧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但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而在“胡焕庸线”的西北侧,地广人稀,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程度低。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分布于“胡焕庸线”的西侧,一直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四省藏族聚居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民族地区,其他11个片区也多集中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包括了16个自治州、64个自治县。这些民族地区的自治州和自治县大多集中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其资源匮乏导致的贫困具有空间传递性和空间辐射性。
    第三,民族地区贫困的代际循环。经济拮据家庭的物质贫困往往会导致教育的贫困,教育贫困往往会导致“贫二代”的产生。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就曾指出,要发展乡村教育以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然而,教育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是缓慢的,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落后与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历史发展的长期性问题,改变落后教育状况也需要尊重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之,当前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现象的出现,对于当前民族地区基层的扶贫工作是巨大的挑战,它不仅使扶贫工作与现实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而且也增加了民族地区贫困“内卷化”的现实可能性,即导致民族地区出现扶贫投资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治理体系架空悬浮、贫困农村内部分化加剧、扶贫效果难以长期保持以及贫困地区生态承载巨大压力等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