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富育光]满族灵禽崇拜祭俗与神话探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 富育光 参加讨论

    在萨满教原始思维概念中,对鸟神开始只有总称。从我们掌握的《天宫大战》和《乌布西奔妈妈》等神话内容中了解,最古的北方神话不分鸟类,统称“车奇克恩都里”(鸟神)、“嘎斯哈恩都里”(雀神),或称“德音恩都衣”(飞的神),随着社会的进化,原始初民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思维概念的日趋丰富,满族先民神话中的鸟神才出现相区别的鸟类,如水鸟、野鸭、天鹅、雕、鹰等不同概念的神祇。不仅如此,在满族先民古神话中,还出现许多人禽、兽禽、虫禽、鱼禽合体的神祇,如“飞人”、“飞虎”、“飞熊”、“飞蛇”、“飞鲤”、“飞蜥”等身生肉翼的怪神,也有些萨满祭供神偶是鸟头人身神偶,或是身生羽翅、鹰爪的神偶。由此可以看出,古神话完全是伴随着原始初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和认识客观世界能力的提高,而随之丰富和演进着的。这种观念形态,在北方许多考古挖掘中可以得到印证。俄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曾在乌苏里江地方考察时,发现河岸坚固的岩壁上刻画有鸟的图案,旁边还有四面闪光的人面画。这些石器时代的陈迹,反映原始初民对鸟类及太阳神的崇拜[⑥]。又如马克在黑龙江流域考察时,发现皮制神偶上,“粘一块天鹅绒”,马克认为代表头发,其实象征着飞腾的神力[⑦]。我们近年在东北地区也发现一些粘羽神偶,也属于上述类型的“羽人神偶”。
    有关北方鸟神创世神话,在苏联学者阿列克谢·奥库拉多尼科夫所著《西伯利亚的古代文化》一书中,多有记载。它与满族目前所保留的鸟神神话,非常近似,确实是难得的比较研究的重要例证。该书介绍在阿穆尔地方(黑龙江流域)诸民族中所保留的“三个太阳神话”,就与鸟类有关。相传混沌初开的时候,天空中有三个太阳照耀,大地燃烧,石头变软了,出了个叫霍泰的英雄,射落了两个太阳,大地才变得温暖舒适。在天空燃烧的时候,是鸟最先踩在被烧软的石头上,留下了爪迹,认为鸟是与天地初开的同龄精灵。又传说,最初在汪洋洪水时,最早创造了大地,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的恩神,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神祇,是以鸟的形态出现的救世神。它们是与白浪一样颜色的白水鸟,也有天鹅,全身白羽,喜水,擅啄运砂石。在天地初开遍野洪波时,生灵无处存身,这些白鸟,还有野鸭、野雁、天鹅等相助,搬来砂石,填出滩地,才有了大地。在黑龙江下游生活的那乃人 (住苏联境内,与我国赫哲人同族),在其神话传说中,就直接称创造大地的水禽为远古祖先。在吉里亚克人中的神话认为,古时世上有两个太阳,两个月亮,夏天太热,冬天冻死。于是山雀变成吉里亚克两兄弟,弟弟把多余的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射掉了。此外,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神话说,地球上一场大火烧了七年,地球变成了海洋。通古斯人只剩一个男孩带一女孩飞上了天,鸟中只有鹰没死,男孩和女孩以及鹰飞到海水退落的地方住下来。这个神话也与美洲印第安人洪水神话相近,传说洪荒时代人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女人和一只鹰,她抓住鹰的一条腿被带上高山。传说所有红种人源出自这只鹰和这个女人。[⑧]在我国北方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蒙古、锡伯等崇信过萨满教的诸民族中,都同满族一样有浓厚的灵禽崇拜习俗与神话,本文不再赘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满族先民和崇信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以及美洲印第安人,在古文化观念形态中有许多极相通或相近的地方。而尊鸟为祖的鸟创世崇拜观念,可以说是祟信萨满教各民族所共有的原始信仰,只不过由于时限漫长、民族流徙变迁,在这些民族古老的鸟神创世神话与有关习俗中,产生某些变异罢了。
    
    鸟神的探索与研究,对满族等北方诸民族悠久丰富的神话宝库、宗教意识以及在此沃土上形成的民俗现象,有了新的开拓与认识,意义是深远的。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⑨]满族先民及生活在北方的崇信原始宗教的诸民族,所形成的原始宗教观念与神话意识,也不是凭空自然地产生起来的,而恰恰正是他们在北方特有的自然生活条件下谋求生存、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从我们近些年来挖掘出土的大量实物和考古发现证明,东北地区以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阔地区,早在十几万年前已经有人类生息的足迹。特别是近世对北方萨满教文化的考察与研究,更得到不容置疑的大量手抄神谕资料,说明北方原始文化源远流长。
    北方以满族及其先世为主的诸少数民族,共同信仰与崇祀鸟神,或称灵禽崇拜,远在氏族部落时期就已产生并发展了。它与北方原始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东北及远东地区是世界上鸟类群聚区之一。满族的远古祖先及与其长期相邻的古代诸部族,生活在黑水白山与东滨大海的林莽沃野之上。这里史称“漠北”、“极地”,遍野窝稽(密林),蔽日遮天,“山高地寒,风劲不休”,素有“绝域”之称。生活在这里的古民族,人口相当稀少。然而,据近世科学考察证实,在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向来是鸟类生育、畅游的乐园。从地理图志中可见,东北地区南临黄海,东近日本海,北面有鄂霍次克海,在黑龙江入海口,有众多的岛屿,湖沼密布,河川若网,夏季日照又长,春秋天不燥热,多雨温润,是多种鱼虾繁衍之所。因此,东北及远东地区为各种留鸟远方候鸟,提供了充沛食源和生育后代、避寒暑栖息最理想的自然环境,向来是百禽的故乡。俄国学者马克这样写道:
    整个这带地方非常适于鸟类孵卵和换羽。因此,这里有无数的鸠、野鸭和海鸥(特别是燕鸥和白翅浮鸥),后一种鸟在沙滩上孵卵,密密麻麻地落满一地,朝远方看去,沙滩变得雪白一片……数不胜数的鸟类在空中不停地往来飞翔,使这带荒凉地方显得非常活跃。
    这段生动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百禽竞鸣的北方鸟族王国的宏阔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