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8)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研究》2017年第1期 高丙中 参加讨论

    我们今天如果能够完成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就能够理所当然地主张,社会改革的目标就是在未来保证我们整个体制要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优先。首先,意识形态的精英话语不能够再那么自大地去忤逆日常生活的逻辑。在一些更早实现现代价值的国家,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感受,日常生活的逻辑,是整个政治论述的基础,没有人在对公众进行演讲的时候要教育他们,要提高他们的素质。没有人会说这种疯话。他只会说我发誓怎么样来为你们服务。这是因为政治的运作基于承认公众日常生活价值的正确性,基于承认日常生活的无可置疑性。经济活动以顾客需求为目标,更加明确是为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服务。
    我们不仅要讲这些大的方面,还要落实在民俗学所擅长的生活细节。其实,有时候从细节更能够检验国家体制的问题。例如,我们老百姓最重要的过年,当然最基本的是贴春联。建筑行业在城市内给老百姓建公寓,是不是应该设计贴春联的地方呢?这其实一直不是一个建筑设计的技术问题,一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从辛亥革命确立采用格力高利历,废除旧黄历,就一直没有给老百姓过年留下与他们的愿望相匹配的位置。政府施行过多次打击春节习俗的行动。即使是现在在城市的公寓里面,谁家大门是能够两边对称贴春联的呢?我们去观察,肯定一个朝东一个朝北,一个朝西一个朝南,因为那个墙不是两边都有同样大小的平面让住户贴春联。这样一个中国老百姓非常基本的需求,建筑方做房子为什么偏不要考虑这个事情?他们为什么能够跟大家过不去呢?建筑界当然有他们要服从的道理,他们当然服务于某种标准。另外一个方面,大众没有选择,因为他们的标准在国家的制度支持下是无所不在的,没有人去建一个符合大众需求的房子。国家的现代体制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不是为响应这种“错误”的需求而设立的。所以,国家的现代体制如何建设,必须要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说话,让日常生活足够受尊崇,而不再是被学术所误解,被意识形态所贬低,被政治所割裂,被经济所耽误。今天,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只是民生将因为日常生活本身的正当化而改变自己在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整体地位。
    任何体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会有缺憾,但是问题在于它是不是有一个被改进的路径和机会。日常生活的地位正在改变,社会科学必须有一个学术自觉,必须配合起来,其中,民俗学仍然可以发挥先锋的作用。今天我们倡导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是想走上这个可能正确的道路,为我们这个社会培养正确、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思维方式。除了解决总体问题,生活的各种具体细节和事务还需要民俗学的专业论述。还是说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已经推动春节成为国家法定遗产,已经列为国家法定假日,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贴春联的小细节当作一个大议题提出来,提给我们自己,提给建筑界,提给整个社会。一个细节的解决绝对不只是它本身的后果,后续的效应不可低估,尤其是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整体地位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
    五、日常生活民俗学的概念拓展
    我在前面主要论述的是日常生活作为民俗学的对象概念,当然也是一个实践概念。近些年,吕微和户晓辉等学者非常强而有力地推动实践民俗学,日常生活必须是一个实践概念。我在前面也涉及日常生活作为伦理概念、方法概念、目的概念,下面再综述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当然,日常生活作为伦理概念、目的概念与作为实践概念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基于实践概念,伦理概念才有准则,目的概念才有方向。
    日常生活概念促使民俗学成为一个强伦理性的学科。主要利用书籍资料的研究与主要在现实生活中取得资料的研究、简要地搜集数据的研究与深入人群日常生活的研究都要更深地牵扯伦理问题。出于知识兴趣的学术与希望改善人的处境、改善社会关系的学术对于伦理问题的关注会有明显差别。所以,当日常生活成为民俗学关注的中心,伦理性也自然成为民俗学的中心议题。我们倡导关注日常生活的民俗学,就需要以高标准的伦理来支持民俗学者承诺对于围绕日常生活的不公正、不合理进行调查研究的专业担当。
    除了民俗学专业的内在伦理性关怀,民俗学从业者的工作伦理也是必有的考量。职业性的研究活动是具体的人在专业名义下进行的学术活动,既是一种公益事业,也是一种个人谋生方式。研究他人的日常生活,势必介入他人的权益,如隐私、时间成本。怎样处理好这些方面所涉及的具体行为,是一系列的伦理问题。除了一般的学术伦理,对于日常生活的研究来说,伦理问题更加突出。我们曾经讨论过民俗学的专业伦理(11),但是日常生活研究的伦理应该更受重视。在现实中扎入活生生的人群和人家,跟真实的人和包藏复杂人际矛盾的人群打交道,如何把人当人来尊重,如何进入别人的私人生活而避免伤害发生,如何参与当地的公共活动而有利于公共利益,都既需要行业准则,也需要个人情商和智慧的专门培训。这是一个专业团体要订立规范的范围。我们不能继续像以往那样只指望从业者的个人觉悟,因为日常生活成为研究对象之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近距离互动更加频繁、常态,因为很多做实地调查的人是初学者,过去的做法所以根本靠不住了。在日常生活的概念里,你要去跟人打交道,你要学会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护人的隐私,去尊重人,不做事后证明是伤害你研究对象的事,甚至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你的研究事后证明,对他们来说,对社会公正来说都是共赢的。他们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接待你,帮你积累资料,让你有条件完成论文,获得学位,你与他们在私人关系上必须是互惠的。把私人友谊与学术的公益结合好,是日常生活研究的伦理挑战。
    我们说日常生活也是一个方法概念,仍然可以从日常生活作为对象概念说起。我们去研究日常生活这个对象,其方法意义与做传统的民俗学研究很不一样。经典民俗学的类型研究、母题研究等关于“俗”的形式研究与日常生活对象所需要的方法还是有一些紧张关系。日常生活的研究要紧跟人及其社群活动,需要在生活的整体性与民俗模式之间、在文化的传承性与生活的创新及偶然性之间建立有洞察智慧的平衡而写出新型的民俗志,以此为基础进行同时理解传统文化与生活现实的研究。偏重民俗形式与试图理解完整的日常生活,在方法上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日常生活必然意味着调查与研究的方法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