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吴心海]《新湖南山歌》与《想起毛主席》(6)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光明网-《博览群书》2 吴心海 参加讨论

    既然知名作家刘心武,都会“梦中得句”,把古人的句子当作自己的灵感,那么,对于一个“58岁那年”“才下决心学文化”(见王老九《我永远不觉得“够”》一文,《人民日报》1959年10月19日第8版)的农民诗人王老九而言,一年前听人读过或转述过《人民日报》的《新湖南山歌》,经过一年的潜移默化之后,突然“梦中得句”,“创作”或“改编”出来《想起毛主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至于,是否有秀才从中捉刀,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新湖南山歌》1950年7月发表于《人民日报》后,又被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选入所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谣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在民间文艺界的影响非同一般,那么,在“我们新时代的卓越的民间诗人”王老九的《想起毛主席》一诗问世后的近60年里,为什么竟没有人质疑过这两首诗高度的“相似”呢?
    其实,《新湖南山歌》的辑录者吴奔星早就发现了《想起毛主席》一诗的模仿问题,不过当时是20世纪50年代末。那个时候,他本人被划为“右派”分子,以“待罪”之身被“发配”到苏北接受改造,而王老九此时却是炙手可热的闻名全国的民间诗人,并写过题为《右派分子野心狼》的诗歌(见《王老九诗选》,东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8月第1版),如果此时提出异议,无疑是“以卵击石”。更令人深思的是,王老九还在1958年参加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文革”结束后,吴奔星的“右派”冤案获得平反,为了弥补因“反右”和“文革”而蹉跎的30年岁月,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高校现代教学、诗学研究和诗歌创作中,成果丰硕,无暇顾及;虽也曾想过搜集材料,以事实还原《新湖南山歌》和《想起毛主席》的历史真相,但生前终未得机缘付诸实践,留下遗憾。
    在1958年“新民歌运动”兴起之前,王老九虽也有一定的名气,但还是属于区域性的民间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流播范围也比较有限。但在1958年“新民歌运动”发端之后,王老九迅速走红,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歌作者,1960年还当选为全国作协理事。“新民歌运动”曾提出一个口号——“乡乡要出一个王老九,县县要出一个郭沫若”,足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1960年,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还录下如此片段:颐和园昆明湖畔风和日丽,来自陕西的农民诗人王老九,握着郭沫若的手,诗兴大发:“我日日夜夜想见面,我胡子盼白也见不着。今日得见老兄面,我心里喜得好像蛤蟆跳,希望兄长手托我,共同往共产主义跑……” 中央电视台本世纪初制作的《百年中国》大型系列片,《农民诗人王老九用诗歌颂祖国》中还再现了这一场景。
    
    王老九素描像
    王老九登上全国文坛,《人民日报》可以说是“晴雨表”。1958年前,《人民日报》有过对王老九的报道,但王本人从来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作品。不过,1958年“新民歌运动”滥觞,王老九的作品就开始在《人民日报》上亮相,从1958年7月到1961年4月,共发表民歌《搬起泰山砸鸡蛋》、《纸老虎难过火焰山》、《愤怒变成快板诗》、《延安作风放霞光》、《新年颂歌》、《时代弓弦任你张》、《唱支歌儿朋友听》7首,短文《看稿杂谈》、《我永远不觉得“够” 》2篇,频率很高,对于民间诗人而言,是一种待遇的象征,堪称“至高荣誉”了。相对而言,和“农民诗人”王老九同称“中国工农二诗人”的“工人诗人”孙友田,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2篇诗歌(1959年11月27日第8版的《队长回来了》和1961年3月24日第8版的《煤城春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