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施爱东]学术与生活:分道扬镳的合作者——以各类“公祭大典”“文化旅游节”为中心的讨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施爱东 参加讨论

    借助共同知识生产新的传说
    被学者们批得最狠的,莫过于湖北竹山的女娲公祭。学者们普遍斥之为劳民伤财:“动辄大轰大嗡,兴师动众,奢侈华丽,挥金如土,建庙宇,塑金身,毁良田,修广场,平山头,筑亭台。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筑巢引凤,借梯上楼。到头来劳民伤财,收效甚微。”[17]
    只要动手做事,无论做什么事,肯定都得“劳民伤财”,关键不在于过程,而在于结果。结果是不是收效甚微?我们得了解当地民众的看法。
    我没去过竹山,得先从我自己的家乡,革命老区江西信丰县说起。2002年8月,为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2周年”(套用今天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公祭活动),信丰以地置换,引进某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一个陈毅广场。
    至于广场建设有没有经济漏洞,那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我只知道我一回到家乡,亲戚同学朋友都向我提起陈毅广场,个个热心地要带我去看,自豪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每一入夜,广场上人山人海,个个欢天喜地,老头老太载歌载舞。广场的落成无疑丰富了信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由于广场周边的房地产价格迅速飙升,狠狠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县财政也大大受益。全国各地类似的“广场”数不胜数,大多属于地方旅游、市政建设的大工程,且多为当地民众所喜爱。
    我们再来看看被学者们骂得最狠的竹山女娲文化节。
    竹山经济最大的潜力股莫过于绿松石,据说其地质储量约达5万吨,占了全世界储量的70%。竹山一直在宣传他们的绿松石,2005年5月还曾举办过一个盛大的“中国竹山首届宝石文化节”,尝到一些甜头,但影响不大。
    竹山人崇奉女娲,在许多民间文艺形式中,还残存有大量的女娲神话,各地还有众多诸如女娲山、圣母山之类的地名。女娲文化的中心点在宝丰镇,这里有个年代久远的女娲庙,始建时代不可考,另外还有女娲抟土造人大席场、女娲青锁等古迹和景点。随着举国上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展开,竹山人意识到可以更好地利用女娲传说这一无形文化做些文章,正如竹山县委书记所说:“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世界最大的以绿松石为主的五彩石矿带,与《山海经》中‘女娲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之说不谋而合。”[18]
    他们自此开始把绿松石与女娲炼石补天的“五彩石”捆绑在一起进行宣传。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在关于女娲文化节的新闻报道中均采纳了竹山县提供的新闻通稿,特别提到“竹山占世界总储量70%以上的绿松石,即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五彩石。”[19]宝丰镇的官方网站上,更是把有关绿松石的各种资料归在“女娲文化”频道[20]。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劳民伤财是不是一定会把老百姓“折腾得鸡犬不宁”[21]?
    据曾经参加2005年“女娲文化暨民俗旅游研讨会”的部分学者介绍,宝丰镇上上下下,无论官员还是普通农民,对于打造该镇女娲文化一事都寄于很高的期望,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能改善他们的交通和生活,还能拉动他们的旅游产业,似乎并没有出现“长官意志”与“民众意愿”的对立。相反,竹山为了办好节日,除了建好女娲山风景旅游区,宝丰还挖掘和整理了彩船歌舞、快板说唱、竹山牌子锣、民歌、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集中整治了集镇环境卫生、加强了大堤和宝丰大桥的建设[23]。自宝丰集镇至女娲山山顶的水泥路,受益村民达一万余人,沿途村民莫不拍手叫好,曹家湾村民更是喜形于色,集资过程中,沿途群众还主动捐款相助[24]。
    竹山绿松石,只是全国无数矿产资源中的一种,如果只是单纯的商业宣传,效果极其微弱,而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知识。借用共同知识来宣传地方风物特产,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被学者们批也好、捧也好,竹山已经名扬天下,竹山与女娲的关系也被人们牢牢地记住了。今天的我们都知道绿松石与补天石的关系是一种当下发明的虚拟的关系,但将来的竹山人呢?还有那些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呢?他们会把这种关系当成一个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会不断赋予它们各种美好的想象,会为绿松石加上许多额外的附加值。
    2006年的女娲祭坛开坛大典上,“女娲山一卖香火的,5月18日这天就卖了1000多元;21日这天,宝丰镇各旅社住宿的游客还是爆满。”[25]至2007年,“两届女娲文化节,共签约项目65个,协议资金6.9亿元,绿松石行业更借此跃上新台阶。”[26]其中还有一些是中小学教育项目[27]。
    竹山借助于“女娲文化”的共同知识举办公祭大典,虽然招致外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活动却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提高了竹山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客商;二,使竹山成为知名的绿松石开采、加工、营销中心和知名的女娲文化传承地;三,完善了宝丰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如果我们悬置女娲的真实性问题不论,单从效果上来看,竹山的经营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也是聪明的。相比于江西信丰的陈毅纪念活动,湖北竹山的女娲祭祀活动似乎取得了更丰厚的回报。
    如果我们把这一事件放在民间文学的生产、传播的角度来看,竹山人无疑正在生产一种新的民间文化、一个新的传说。民间文学所反映的,本来就是民众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的真实。民间文化从来就是以反映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利益、意愿为主,而不是以表现历史真实为主。
    至于公祭的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活动过程中是否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违章摊派、强拆民房等行为,那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自有法律去追究,又关学者底事?这类问题当然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