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化”意味着:把文化的“引用”、“拼装”、“混合”和“杂交”作为指导城市生活和表演的原则。当没有什么东西“拥有”和“知晓”它自己的起源和真实性的时候,这也往往是主张其有关血统、起源和传统的“本真性”的一个策略。 因此,这种大都市的文化展示,制造和提供了两个机会:一个是为城市居民的“文化参与”和他们“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另一个,也为“文化产业”和他们的“消费行为”创造了条件。“都市文化”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和资本发展最晚近的一个中心因素,而且如此畅销。但需要指出的是,参观音乐会、酒馆和大型活动都需要花钱,并且往往要花很多!这使得一些“市中心区”对当地的正常居民来说似乎成了“不可去的地方”——就像富有游客不应去“贫民窟”一样——这种情况在莫斯科、布拉格或巴塞罗那这样的一些城市也正在发生着。 1 本文是沃尔夫冈·卡舒巴教授2010年3月3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所作讲演,由安德明担任现场翻译。讲座结束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程冉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了大部分初稿,为最后改定本文提供了便利,特此致谢!(译者注) 2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1862—1932),法国政治家,1909—1929年间十一次出任法国总理,是欧洲统一运动的热情支持者。他任外交部长时是洛迦诺条约的主要筹划者(1925年),该条约保证了比利时、法国和德国边境的和平。他也起草了凯洛格-白里安公约(1928年),并获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译者注) 3 勃兰登堡门现位于柏林市中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鲁士国王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而下令建造的一座城门。作为唯一保存的柏林城门,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已成为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和德国的国家象征。在冷战时期,由于它位于柏林墙所构成的隔离区的中央,曾经一度成为军事禁区,被视为德国分裂的标志。(译者注) (沃尔夫冈·卡舒巴(Wolfgang Kaschuba):1950年出生,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欧洲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100732)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0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