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131页。 [13]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139页。 [14]同上,第138页。 [15]【英】J.G..弗雷泽著《金枝》,徐育新等译,刘魁立审校,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15-16页。 [16]转引自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3-4页 [17]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4页 [18]如衅礼中,衅的目的在于通过涂血既可以使所衅之物成为圣物,人获得与圣物中神明相交的可能,也可以除秽厌怪,保持圣物的洁净。歃血为盟时多个人将表征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志的血共同饮下,达成一心一德的盟誓,以及以血入药的各种药方。在江绍原看来,尽管中国人对于血的各种行为信仰林林总总,但是它们是相互发明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血是生命力之源”的观念。参见王文宝、江小蕙编《江绍原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58-160页。 [19]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3-191页。 [20]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75页。 [21]《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22]同上。 [23]转引自张挺、江小慧笺注:《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序》第4页。 [24]江绍原:《礼的问题》,载于《语丝》,第三期,1924年12月1日。 [25]同上。 [26]同上。 [27]周作人:《生活的艺术》,载于《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28]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29]同上,周作人的回应。 [30]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31]周作人:《生活的艺术》,载于《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32]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33]同上。 [34]江绍原、周作人:《礼部文件》,载于《语丝》第38期,1925年8月3日。 [35]周作人:《萨满教的礼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0页。 [36]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0-71页。 [37]周作人:《乡村与道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2-223页。 [38]周作人:《风纪之柔脆》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8页。 [39]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第1页。 [40]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第4页。 [41]同上,第41-42页。 [42]周作人:《乡村与道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5页。 [43]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8页。 [44]同上,第74页。 [45]江绍原:《礼部文件之六:<周官>媒氏》载于《语丝》第43期,1925年9月7日。 [46]周作人:《萨满教的礼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9-220页。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