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6)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张朝枝 参加讨论

    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对原真性的理解要分别从客体、主体与介体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客体本身的原真性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与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也不乏主体与介体的作用,因此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过程无论对于旅游研究还是对遗产保护都是十分重要。
    注释:
    ①此前,2004年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9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中使用的“真实性”提法。
    ②原文为“‘本真性’(authenticity)一词……更适合于表达儒家学者为己的原意。”资料来源:杜维明,1991年:《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曹幼华、单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转引自:唐文明.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已之学”.哲学研究,2002(5):64-70。
    ③原文为“hand them on in the full richness of their authenticity”,但在《威尼斯宪章》的中译本(国家文物局法制处,1993)中,“authenticity”被译为“真实地”,没有作为一个述语出现。
    ④《巴拉宪章》共有1979、1981、1988、1999等4个版本。其中前3个版本对《奈良文献》产生过影响,但目前有效的版是1999年版本。
    ⑤早在2001年11月,广州广之旅旅行社就推出了“真山真水真情趣—华南新城一日游”的旅游产品(http://www. Ycwb. Com/gb/content/2001-11/22/content_280073.htm),近几年“真山真水”的说法在业界已经非常流行。
    ⑥指不可移动遗产中可移动组分,即其中的可移动文物,也包括非物质艺术的器具。
    ⑦这一组分是针对“活态遗产”,如历史名城、历史村镇、生态博物馆等有原住民的文化遗产地和自然遗产地,也包括非物质艺术的艺术传人、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参考文献:
    [1]Baudrillard,J.Simulations[M].New York:Semiotext(e),1983.
    [2]Berger,P.L.Sincerity and Authenticity in Modern Society[M].Public Interest, 1973(31):81-90.
    [3]Boorstin,D.J.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M].New York: Atheneum,1964.
    [4]Bruner,E.M.Tourism,Creativity,and Authenticity[J].Studies in Symbolic Interaction,1989(10):109-14.
    [5]Carol J.Steiner and Yvette Reisinger.Understanding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2):299-318.
    [6]Cohen,E.Contemporary Tourism-Trends and Challenges:Sustainable Authenticity or Contrived Post-modernity[A].In Change in Tourism:People,Places,Processes[C].R.Butler and D.Pearce,eds.,London:Routledge,1995:16,21,17.
    [7]Cohen,E.Authenticity and Commoditization i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3):371-386.
    [8]Culler,J.Semiotics of Tourism[J].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1981(1):127-140.
    [9]David Lowenthal,Authenticity:Rock of Faith or Quicks and Quagmire.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 http://www. getty. edu.转引自: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1-5.
    [10]Eco,U.Travels in Hyperreality[M].London:Picador,1986.
    [11]Golomb,J.In Search of Authenticity[M].London:Routledge,1995.
    [12]Lowenthal D.Changing Criteria of Authenticity,paper presented at Nara Conference on Aunthent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Nara, Japan.November,1994:1-6.转引自: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科学出版社,2005:10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