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标明,契丹国分在了两大姓氏族,一族为皇族,姓耶律氏,汉姓自解为刘氏;另一族为后族,姓乙室拔里氏,汉姓自解为萧氏。于是,契丹族皇族的婚嫁,一直在耶律氏与萧氏之间进行。他们严格实行着“同姓可结交,异姓可结婚”(3)的氏族外婚俗制。这就是辽皇族后妃绝大多数为萧氏女,从太祖的高祖算起,契丹国的后妃28人中有20人为萧姓。同时辽皇家公主又多以表亲婚习惯回嫁到外戚萧氏家族,计36位公主,下嫁萧氏族者26人,被金人虏获6人,下嫁其他民族者4人。 值得注意的是辽国皇族与契丹以外的民族通婚的事实: 其一、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在许多资料及研究论著中都标明为萧氏,太宗靖安皇后是淳钦皇后弟室鲁之女,世宗怀节皇后是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之女,史书均记为萧氏。(4)但是,在淳钦皇后传中,并无萧氏字样,却明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里朵,其先回鹘人糯思,生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女生后于契丹右大部。婆姑名月,仁遥辇氏,为阿扎割只。”(5)这里清楚地记载着这位皇后从她的高祖到父亲都是回鹘人,在契丹可汗帐下为官,皇后并非契丹族是显而易见的。回鹘,同回纥,系突厥语族维吾尔族的先民。辽代回鹘在西北成为契丹帝国的属国,经年与辽朝贸易,辽朝上京专设“回鹘营”供回鹘人做居留地,契丹人直接用回鹘文创造了契丹小字。皇后述律平应是移居契丹的维吾尔族先民。可见,皇室并不是一定在契丹族内婚娶,这应当是先例。 其二、辽世宗妃甄氏,是后唐宫人,是世宗帝当年从太宗征南时虏获得的外族女。 其三、辽景宗妃渤海国女一人,史无传。 其四、圣宗妃马氏、大氏、白氏、李氏、艾氏各一人。除大氏姓为渤海国姓外,余皆系汉姓,但族别不详,史无传。 其五、义宗二后高氏、夏氏;其中夏氏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后,义宗耶律倍投后唐,由后唐明宗赐之为妻,史无传。 上述五例,可见契丹族外婚俗制并不仅在契丹族两大姓氏族(耶律氏、萧氏)中实行,同时有与回鹘族后裔、渤海族人及汉族人通婚的事例。这些婚例中,大体表现有三种情况:一是正常婚配如仪礼,即太祖与皇后述律平的异族通婚;二是非正常婚配掠夺婚,即世宗南征得后唐宫人甄氏为妃的异族通婚;三是具有政治联姻色彩的异族通婚,即义宗耶律倍流亡后唐受后唐明宗赐庄宗之后为妻一例。此外诸例不详。 在《辽史》与《契丹国志》以外的资料中,还可以找到契丹族和汉族通婚的证明。例如,1976年辽宁省朝阳县边杖公社出土的辽代耿氏三墓的墓志上便有明文记载,其中《耿延毅墓志》、《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详细记载了山西汉族耿氏大姓人耿延毅之祖父崇美“家于上谷”,契丹族为邻,“哓北方语”,其孙与契丹贵族通婚的情况。(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