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 聂定 参加讨论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红山文化遗址遗存众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对于红山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召开学术会议、建设遗址公园、开发文化品牌或产业饰品等方面,但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与之相比较,将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与现在的旅游业相结合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其它方式不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赤峰地区旅游业和红山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推动红山文化遗产的开发。
    关键词:红山文化;赤峰地区;产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05-04
     
    红山文化广泛交流沟通南北,它既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气息,又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与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有着同样的葬玉习俗。刘国祥、陈国庆、索秀芬、滕海键等从整体上对整个红山文化进行了研究,得出红山文化早、中、晚三期的生业模式以及祖先崇拜[1]。杜金鹏、倪玉湛、叶舒宪、付维鸽、郭明、吕昕娱等主要探讨红山文化与红山玉器之间的关系,论述红山独特玉器除用于佩戴之外,还有通神以及守护死者尸神等功能,具有宗教意义[2]。雪莲、徐昭峰、曹雅洁等从红山文化的祭祀方面出发,来研究红山文化与萨满教、祖先崇拜之间的关系[3]。王贺婵、徐子峰、段岩涛等则分别从红山文化的考古学方面、旅游产业开发方面以及红山文化的再生产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以从影视、纪念品、文化符号方面入手[4]。虽然如此,但关于红山文化在赤峰地区的研究现状还鲜有人论述,故本文选择红山文化研究现状以及遗产开发进行探讨。
    一、红山文化典型遗址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重要的文化遗存,其内容非常丰富,文化特征富有特色,不仅拥有北方地区独特的玉文化、丧葬文化、宗教文化等,同时还体现出了黄河流域彩陶文的特征。虽然祭坛、女神像等表现出了母系氏族的特征,但也有父系氏族文化特征的出现。使用的工具大多数为磨制石器,但是在红山遗址中还出土有细石器。丧葬习俗多为洞穴墓或土坑竖穴墓,而且有玉器随葬。总之,延续达到两千多年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东山嘴遗址[5]
    作为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东山嘴遗址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已经达到15000平方米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考古材料。首先是关于祭祀的,在东嘴山遗址中发现了很重要的祭祀遗址,而且还发现了女神像或者说是当时的女性再或者是当时女祭司的塑像。总之,这些塑像的出现对于红山文化时期祭祀习俗以及当时的宗教文化甚至是当时的部落组织结构和生业模式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其次,东山嘴遗址石器建筑的中心部分石器建筑四周皆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并且加工成规整的长方形条石砌成。条石长、宽、高分别为30cm、20cm、15cm。两翼的墙基同样是用这样的条石砌成的[6]。这些石器建筑可以分析出当时的建筑水平、建筑风格以及附近的地质条件,不仅对考古学而且对建筑学的研究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再次,在东山嘴遗址遗址中还有钵、盆、盘、豆、杯、壶、罐等陶器、石磨盘、石磨棒、斧、凿等磨制石器的出土,石片、石核、族等打制以及少量细石器的出土[7],为研究红山时期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科技发展程度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总之,东山嘴遗址对于揭露红山文化的面貌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为研究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
    (二)牛河梁遗址[8]
    同样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牛河梁遗址,也是红山文化时期的重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存的牛河梁遗址具有很多神秘的符号以及特色的文化。牛河梁遗址中最出名也最具有特色的遗址就是女神庙,女神庙由女神主庙以及附属的祭坛、窖穴等组成[9]。称之为女神庙或许不太准确,在红山文化时期,还没有后世形成的完整的宗教观以及严密的宗教体系和神职人员,从当时的生产水平以及当时居民的认知水平来看,其很可能是女性崇拜的表现,可能为当时的部落酋长或者祭祀之类的人物。其次就是积石冢,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很多,也非常具有特色,积石冢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圆形也有长方形,大多数的积石冢都是多人分棺合葬,即很多棺材并列的放在一起,上面统一用大石板盖上,这种丧葬形式非常具有特色,而且在墓中还随葬有玉器,这种玉器随葬的风俗贯穿于每一个红山文化的遗址中。此外遗址中的人工夯筑小土山、冶铜遗址、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等也很有特色,为红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
    (三)白音长汗遗址[10]
    相对于上面两个遗址来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音长汗遗址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时间跨度更加大,它不仅包含了红山文化的内容,还包含有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等文化类型,可以说其文化内涵是相当复杂,文化辨别过程也是相当困难的,鉴于本文研究的内容,故仅对其红山文化遗存部分进行介绍。白音长汗遗址不同于前两个遗址出土有和祭祀有关的大量遗存,其出土的遗存多为与当时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遗存,例如出土了17座半地穴式圆角方形或矩形的房屋,还有30多个灰坑[11]。这些与居民吃、住相关的遗存的发现,对于研究红山文化时期部落的布局、建筑的发展水平、居民的生业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前两个遗址主要从祭祀、宗教、酋长方面揭露红山文化,而白音长汗红山文化遗址从平民、生活角度展现了红山先民的文化面貌。
    (四)哈民忙哈遗址[12]
    随着哈民忙哈遗址展示馆和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哈民忙哈遗址。哈民忙哈遗址中独具特色的红山文化遗存,也是其中的房屋遗存,发现14座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房址中都存在门道以及灶,还都发现有柱洞。房屋的形状也多为圆角方形,建筑技艺高超,并且有木质的梁架结构出土[13]。这些都为复原红山文化时期的房屋建筑以及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的房屋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当时的居住风俗、居住形式提供了线索。哈民忙哈遗址中还有很特别的一点,就在其遗址中出现的墓葬中的尸骨都是经过人为扰动的,而且还发现有大量弃置的人骨遗骸[14],这种情况在其它红山文化的遗存中比较少见。对于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的了解当时居民的丧葬习俗,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可能为气候学、古环境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从人口体质出发,研究当时居民的体质,进而研究当时的主要食物以及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