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5;滕海键.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赤峰学院学报,2015,(7);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华夏考古,2008,(3);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11,(3). 〔2〕杜金鹏.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探讨.考古,1998,(5);吕欣娱,李亭霖.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述略.赤峰学院学报,2014,(7);倪玉湛.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文化意义再探讨.艺术百家,2009,(6);叶舒宪.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为“鸮形玉牌”说——玄鸟原型的图像学探源续篇.民族艺术,2009,(4);付维鸽.红山文化“玉猪龙”考析.兰州大学,2013;郭明.试析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考古与文物,2008,(5). 〔3〕雪莲.红山诸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问题.赤峰学院学报,2012,(4);徐昭峰,尤彦婷.试论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系统.东北史地,2014,(6);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赤峰学院学报,2007,(5). 〔4〕王贺婵,谢春山.红山文化资源旅游开发途径探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徐子峰.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2);段岩涛.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2. 〔5〕〔6〕〔7〕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11). 〔8〕〔9〕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 〔10〕〔1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科学出版社,2004. 〔12〕〔13〕〔14〕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3). 〔15〕段岩涛.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2. 〔16〕刘敬华.红山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区构建研究.渤海大学,2015. 〔17〕杜广洲.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景观资源保护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6,(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