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红山文化遗产典型开发形式 (一)学术文字开发 一方面学术界通过召开与红山文化相关的学术会议,例如“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通过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商讨,为红山文化提高了知名度,使很多学术界的人士更加熟悉和了解这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同时通过学者们召开的学术会议的探讨,也为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方法和实践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红山文化的发展以及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以论文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段岩涛的《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15]、刘敬华的《红山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区构建研究》[16]、杜广洲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景观资源保护探讨》[17]等。这些学术论文的出现,从学术的角度,为红山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研究红山文化,发扬红山文化。但是这种纯学术性的会议以及学者的研究,也存在很大弊端,它不能让红山文化的知名度走出学术界、甚至是走出历史和考古。不用说普通的民众,很多其它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不知道红山文化,更不用说了解红山文化。这就使得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更加广泛的宣传。 (二)遗址公园建设 建立遗址公园或者博物馆,例如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哈民忙哈遗址展示馆和博物馆、承德红山文化博物馆等,这些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也是促进红山文化发展、展现红山文化面貌、揭示红山文化考古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这些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立为红山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其经济效益是有限的,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因此对于红山文化的发展还是有欠缺的,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丰富红山文化的宣传手段,增强红山文化的影响力。 (三)文化饰品研发 在红山文化饰品的研发方面,主要集中于仿制红山文化的玉器、陶器等作为纪念品,以及将红山文化的符号,如玉龙、陶器纹饰等应用于笔记本、衣服等上面去。这对于红山文化发展以及其产业开发方面是非常好的方法,但现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这些仅仅是纪念品,只有来旅游的人会买一两件回去留作纪念,还称不上流通的商品,还不能真正意义上作为一种特色首饰或者特色服装而打开市场,因此其需要努力和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此外还有一些影视宣传,如以红山文化主题的文艺节目演出、设计和红山文化有关的音乐、舞蹈以及拍摄有关红山文化的纪录片,但这些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能很好的与普通大众相结合。而内蒙的美丽乡村建设,就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能够让红山文化走出象牙塔,走向普通民众。 三、红山文化遗产开发思路 红山文化遗产的开发,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将红山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红山文化遍及内蒙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辽宁省的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其范围非常广而且大多遗址都分布在农村地区。同时红山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明有机体的一部分,具有很浓厚的历史感以及很强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因此将其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中去,能够提升赤峰地区旅游的文化厚重感,增强旅游观念中的文化意识。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旅游中,加快赤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将红山文化融入到普通群众的生活中去,让红山文化不仅仅属于研究的学者而是属于每一个人,推动红山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只有让普通群众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才能去除红山文化的神秘感,让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推进红山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书本,才能让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有深厚的认知基础,这才是其发展的最好出路。 红山文化与赤峰旅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将红山文化的符号融入到旅游宣传中去,这种融入不仅仅是将红山文化的器物、图画等照抄照搬过去,而是将红山文化特有的玉龙、勾云形玉佩、动物形玉饰、横“之”字形纹以及直线纹等器物、纹饰凝结成一种符号,展现在旅游之中;第二,体验式再现,将红山文化时期的房屋、街道、甚至农田重现,让外来人可以亲身体验红山人的生活,这样就更能吸引人。现代人忙于现代生活,缺乏自我以及亲近自然、感受原始的机会,而这种方式的乡村旅游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红山文化的传播;第三,根据自己当地红山文化遗产的特色开展红山文化产品的再开发,这种开发不是简单的重造红山文化的首饰、瓶瓶罐罐作为旅游纪念品,而是将红山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生活的用具中去,与现代相结合,使其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旅游纪念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且要申请专利,还要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微信、QQ等方式进行宣传。这样的红山文化产品,才能成为正真意义上的产品。最后,要把握住红山文化的精神,将红山先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旅游业中。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份子,红山文化遗址众多,遗存非常丰富,具有典型特征的玉龙、玉婵、玉龟、玉佩等。红山先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无谓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精神也是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对于红山文化的开发,现在主要集中在学术讨论、博物馆建设、纪念品研发的几个方面,但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与之相比较,将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与现在的旅游业相结合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其它方式不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赤峰地区旅游业和红山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推动红山文化遗产的开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