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约翰献土:中古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关系管窥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蔺志强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1213年,约翰王向教皇臣服,使英格兰王国成为领自教廷的封土,开启了英国王权与教会关系的新格局。封君封臣关系是理解此时双方互动的不应忽视的基础。约翰王与教皇英诺森三世从中各得所需。亨利三世时代是这一新型关系影响最为深入的时期。教皇在亨利三世幼年时期行使了封建监护权,并为亨利亲政后双方的良好关系定下基调。亨利三世认可并履行对教廷的封臣义务,并借此扩展王权,但同时教廷征收高额贡金及其权威过分介入英国引起英国教会及贵族的抵制。从爱德华一世时代起,臣服关系逐渐被淡化,但并未否认。1366年,英国议会单方面终止了这种臣服关系,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教廷和英国王权实力消长的结果。
    关 键 词:罗马教廷/英国王权/臣服关系/贡金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古英国贵族特权领地研究”(批准号:11CSS003)。
    作者简介:蔺志强,内蒙古清水河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欧洲中古史的教学与研究
     
    1213年,约翰王在内外交困中将英格兰和爱尔兰王国奉献给罗马教廷,使教皇破天荒地成为英国国王的封君,英国王权与教廷的关系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亨利三世时代到十四世纪中期,涉及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的许多史事,必须放到这个背景之下才能得到解释。
    对于这一时期罗马教廷与英国王权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很多论著仅从税收的角度认可此次事件的长期影响,这一看法的奠基者无疑是伦特。①受其影响,学界长期以来对臣服事件的转折性意义强调不够,但事实上它的影响很难一言以蔽之,比如鲍威克就曾感叹没有哪个课题像解读教廷与其臣属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令学者们困惑。②国内的相关论著中,对这一议题也早有提及,如刘城从教职任命权之争的角度论述了英诺森三世与约翰王的冲突及其封臣关系的建立,以及教皇权在中古英格兰的扩张及其引发的斗争。③龙秀清从教廷财政的角度论述了13世纪起英格兰向教廷寻求保护与缴纳贡金的具体情况。④孟广林论述了约翰王与英诺森三世冲突与和解的史实,指出政教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⑤彭小瑜阐述了中古教会法以及教皇英诺森三世有关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述及约翰王奉教皇为封君的史实。⑥这些论著在宏观视野下肯定了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不过尚未对这一事件本身及其如何影响此后英国的王权与政教关系进行过专门细致的讨论。本文认为,约翰献土事件在13世纪之后百余年间的英国对外关系乃至国内政治生活的演进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特别是封君封臣关系建立后的影响过去强调不够,因而试图梳理相关史料和既有的研究成果,理清这一事件的脉络,就其长短期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