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传说归传说,藏族祖先到底来自何方,学术界一直有不同说法。南来说,北来说,当地土著说,不一而足,而本世纪6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少资料。西藏的考古发现是很多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先后在西藏定日县的苏热、申扎县的多格则、日上县的扎布和普兰县的霍尔区等地,发现旧石器遗址16处,细石器遗址39处,新石器遗址6处。其中在林芝文化遗址发现了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化石。 在各次考古中,比较完整的考古发掘是昌都卡若遗址和拉萨的曲贡遗址。 “卡若”地名的由来,一说是因为卡若附近有座石山,山口仿佛封闭而立,因此将这一地区称为“卡若”。另一种说法是,蒙古皇帝的大元帅多尔达及其部队抵达西藏时打算派兵昌都地区,当地人在那里(今卡若地区)修筑碉堡,准备抵抗。后来,所修的城堡成为无人看管的破城。以后,那里有个村庄,名叫“十尔若村(废城村)”。原来的卡若村位于澜沧江西岸,海拔约3100米。据估计,卡若遗址四方形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过去前后两次发掘的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发掘的各类实物有:房屋遗址29处、古墙3段、石墙高台2块、石角3块、灶穴4处、石器文物7978件、骨器368件、石片2万多块,其中能够拼凑的46件,不同的装饰物2件。草泥房子有圆形,有四方形,也有长方形,造形各异,房子中间有三角石锅灶。发掘的骨器较少,其种类有锥子、骨针、斧子、骨锯、角锥等。出土的许多动物骨头和骨器造型别致,做工精细,有些骨针仅24毫米,针眼完好无损,叹为观止矣。陶器只有砂罐、砂锅和砂碗等少数几件,花纹丰富,其中有雕刻画、绳纹、扁平画、具光画、筒画等种类繁多。陶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灰色、黑色,多数陶器光滑凸出,做工精细,造型讲究。装饰品的种类有发卡、妇女环圈、耳环、念珠、项链、珠串、海贝等,以石头、骨头等原料制成,精美细致,种类繁多。大多数出土文物是石制的生产工具,其中有细石器、磨制石器等3种。工具的种类有:石锹、石铲、石斧、锨头、犁、矛头、箭、镰刀、劈刀、打制工具,共计6800多种。 卡若文化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至今已有4500至5000年的历史,从这里可以窥见,西南和西北的古人相互往来和进行文化交流的情况。土石工程建筑的习惯和三脚锅灶的建造法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对加强研究藏族人的祖先出现在高原这一问题有重要价值。这方面的一部分专家分析研究认为,卡若村落古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农业,附带进行狩猎活动。卡若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是西藏高原上至今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绚丽璀璨的瑰宝。 距拉萨5公里的曲贡遗址,1984年发现并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1990年再次发掘,发现了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的遗迹,主要是灰坑、墓葬等。出土文物非常丰富,主要是骨器、陶片、骨器和兽骨,距今约4000多年。发掘表明,这里曾是原始人长期生活的一个定居点。它至少证明,早在雅隆部落迁都拉萨之前,这里就有人居住。 总之,上面提及的民间故事和大量考古发掘证明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西藏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藏族应该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形成的,绝非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当然,藏民族和其他任何民族一样,如果从民族成份方面讲,不只是一种成份,而是一个拥有多种成份的民族。譬如在藏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混杂着毗邻地区的汉族、羌族、蒙古族等民族成份,不用说其他民族之中也含有藏族成份。 (原文标题: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遗址 原文刊于:《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的故事》) 责编:荼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