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玉时阶: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的去“碎片化”《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书评(4)

http://www.newdu.com 2018-04-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玉时阶 参加讨论

    
    四、去“碎片化”——开发过程中的多元启示
    作者在文中还指出,当前,随着时代的剧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不断调整,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生存条件实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但保护主体时常缺乏这种意识,导致把传统文化简化成一个符号,而不能深入其本质去解剖它存在的意义,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缩减甚至消亡。
    由此,我们所延伸开来的启示是多元的。要做到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工作的去“碎片化“现象,真正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村民参与,提升文化自觉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重新培育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能只依靠政府下拨的资金来拉动,更要靠民众自觉地展开保护。
    第二,使文化的保护根植于生活土壤。要想让群众自觉地去爱护这些传统文化,那么必然的就要让这些传统村落文化“有用”。比如,传统技艺的消亡,大多时候是因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渐渐地失去了存在的地位。要想使得回归生活,我们则必须建立起一条完善的文化产业链,让它们重新变得“有用”,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三,遵循适度创新原则。众所周知,没有所谓的一成不变的文化,文化会在时代的变化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精神。好比南北朝时期,端午节有一项“采艾”习俗,即在鸡尚未鸣之前,出门去寻找艾草,回来挂在门上或用来艾灸。而发展至今,这项习俗其实在大部分地区已消失,但现代的端午节又会发展出一些与古代不同的习俗来。所以,文化是可以适度地创新的,但这种创新要在适应当地生活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去“篡改”它。
    第四,强调整体性开发保护和原生态性开发保护。事实上,许多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们与其他相关文化、与生态环境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既要强调一个整体开发,也要强调对原生态的保护,使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是正面影响而非负面影响。
    第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专家学者要深入把握传统村落文化的实质。政府要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想法,聆听群众们的声音,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学者作为推动者,则应深入把握传统村落文化的本质,力求还原一个能扎根在生活中、为民众所认可的传统文化,把握传统村落文化背后的情感,弘扬其内在精神。
    第六,完善教育体系。在我们看来,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为什么有些人能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整个民族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而有些人完全不懂得自己民族的民歌好听在哪里,也未曾感受到任何发自内心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的到位,接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分辨音律的美,才能知晓民歌之中生动的情感表达。我们也许不能改变老一辈和同辈,但我们能从下一代开始,让他们全身心地去领略传统村落文化的魅力,去领略家乡的美好所在。
    事实上,随着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热潮不断翻涌,有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思考,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否正确?所谓的保护会不会其实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巨大的破坏?我们真的能依靠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来保护民族文化吗?这些思考,都拓展了这个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避免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开发与保护会在时代的发展中遇到很多障碍,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意识到并且修正我们的错误,提出更合适的方案来推进传统村落文化的开发保护。正如《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的一文所呈现出的情怀一样,在调查中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依然充满乐观心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深刻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培育出优秀的民族之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