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西夏文献与“丝绸之路”文化传统(2)

http://www.newdu.com 2018-04-3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孙伯君 参加讨论

    二、西夏文献与“丝绸之路”佛教遗存形成互证
    西夏是一个极度崇佛的国度,显、密佛教在其境内均得到了广泛传播。据史料记载,西夏建国之后,曾多次从宋朝赎买“大藏经”[13](P.59-63)。而据存录于《嘉靖宁夏新志》中的《大夏国葬舍利碣》记载,元昊曾于大庆三年(1038)兴建佛塔,“我圣文英武崇仁至孝皇帝陛下,敏辩迈唐尧,英雄□汉祖。钦崇佛道,撰述蕃文。柰苑莲宫,悉心修饰。金城宝界,合掌护持。”[14](P.153-154)初建于公元5世纪的凉州护国寺感通塔,西夏时遭地震毁坏,崇宗于天祐民安五年(1094)进行了重修。碑文述及“二圣临御……至于释教,尤所崇奉。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蹊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仿佛有存者,无不必葺,况名迹显敞,古今不泯者乎?”[15](P.2655)这些西夏时期修建的佛塔虽已不存,但通过碑文可窥见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后,佛教在其“近自畿甸,远及荒要”的广大地域均得到了崇奉。
    西夏秉承了唐五代时期敦煌河西一带流行的“观心”禅法。20世纪20、30年代,学界从敦煌遗书中发现了《观心论》,有S.2595、S.646、S.5532、P.2460、P.2657、P.4646诸本,通过比照,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达摩大师观心论》(инв.№ 582、6509)是据汉文本翻译的,文字上与P.4646非常接近[16](P.266-303)。由于达摩一向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故佛学界对《观心论》为达摩所作向有争议。1932年,神尾壹春曾撰《观心论私考》,认为《观心论》的作者是神秀[17];杨曾文在《唐五代禅宗史》一书中认为“《观心论》是神秀的弟子对神秀传授的禅法所作的记录整理而成的”[18](P.104);铃木大拙则认定《观心论》是达摩口述,弟子记录的[19]。西夏文《达摩大师观心论》题名后署“第二宗师慧可大师问,第一宗师达摩大师答”,为汉文本所无,且发愿文有“故最上法王,于本源心体,入顿悟法,撮殊胜妙法宗师达摩要义,造《观心》一本”之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观心论》一书的性质,即为后人假以达摩和慧可问答的形式,凝练达摩观心之法并加入顿悟要义而成,为判定《观心论》一书的性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西夏文本《观心论》的发现为研究禅宗在河西的传承提供了更为宝贵的资料,而《番汉合时掌中珠》(1190年)中有“修行观心,得达圣道”之语[20](P.75),更可为达摩等主张的观心禅法在西夏曾广为传行提供了证明。
    西夏故地广布的佛塔和寺院,尤其是遗存的藏式佛塔,更是藏传佛教曾在西夏故地传行的极好说明。如贺兰山拜寺口双塔,其中西塔是典型的藏式佛塔,塔刹穹室壁内有朱书梵文,有“一切清净佛世尊,以大手印为依身”的语句[21]。再如宁夏青铜峡108塔,按照宿白的说法,“其始建之时有可能是西夏晚期”[22](P.310),“青铜峡一百零八覆钵塔亦源于西藏”。[22](P.312)另据记载一行国师慧觉生平的洛阳白马寺《故释源宗主宗密圆融大师塔铭》,夏末元初,“西北之俗笃信密乘”。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慧觉,早年曾于“兰山石台云岩谷慈恩寺”出家,后闻龙川行育和尚之名,赴洛阳白马寺,负笈从之学习“一乘圆极之说”。期间曾受永昌王只必帖木儿之邀,回故乡凉州讲法,并创建寿光、觉海两座寺院[23]。元代马祖常的《河西歌》曰:“贺兰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茜根染衣光如霞,却招瞿昙作夫婿。”[24](P.537)尽管这首歌对西夏故地的信仰多少有些调侃,但可见佛教在当时仍盛行不衰。而成就藏传佛教在元朝百年兴盛的“凉州会盟”,即蒙古王子阔端于1247年与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在凉州的历史性会面,无疑也有河西“笃信密乘”的宗教背景。
    这些记载和遗存均可以在西夏文文献中得到印证。据皇庆元年(1312)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开始,西夏组织大量僧人将汉文“大藏经”译为西夏文。译经活动历经景宗、毅宗、惠宗、崇宗四朝皇帝,费时53年,译出佛经凡812部,3579.卷[25](P.312-331)。仁宗皇帝(1140-1193在位)当政后,除了频繁地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外,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译经和校经的高潮。校经活动一直持续到神宗时期(1211-1223年在位),光定四年(1214)刊印的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尾存有施经发愿文,详细说明了神宗校经和刊印疏钞的缘起,曰[26](P.150):
    今朕位居九五,密事纷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焚膏继晷,想柔远能迩之规;废寝忘餐,观国泰民安之事。尽己所能,治道纤毫毕至;顺应于物,佛力遍覆要津。是以见此经玄妙功德,虽发诚信大愿,而旧译经文或悖于圣情,或昧于语义,亦未译经解、注疏,故开译场,延请番、汉法师、国师、禅师、译主,再合旧经,新译疏义,与汉本细细校雠,刊印传行,以求万世长存。
    可以说,终其一朝,西夏的译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甚至在西夏灭亡后,还有西夏遗僧一行国师慧觉继续整理经过战乱损毁的佛经[27]。
    而通过梳理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本可知,西夏中晚期的佛教面貌与同时期西藏本土宗教传承一致,西夏皇帝不仅延请西藏上师做“烧施道场”、译传经典,还给予他们极为尊崇的地位,有的甚至做了帝师①,如西夏文《吉祥上乐轮随耶稀鸠稀字咒以前尊习为识过定入顺要论》(инв.№ 2838),题署有“中国大乘玄密帝师沙门慧称传,兰山智明国师沙门德慧译”[28]。而据乾祐二十年(1189)御制《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发愿文》记载,在仁宗于大度民寺举行的法会上,曾延请还是国师的“大乘玄密”主持过烧施道场[29](P.42-45);据西夏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后序愿文》(инв.No 683)记载,仁宗亡故一年后的天庆元年(1194)举行的法会上,他也受邀做了七日七夜广大法会[26](P.129)。
    另据考证,在俄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20多种阐述藏传佛教“大手印”法修法的经典与元明时期汇集的《大乘要道密集》所收汉文本同源,如《大手印顿入要门》《大手印定引导要门》《大手印定引导略文》《大手印伽陁支要门》和《大手印渐入顿入要门》《大手印静虑八法》《大手印九喻九法要门》等[30](P.110-125),且所用译音字符合河西方音的语音特征[31](P.55-65),可知元明时期中原所传行的藏传佛教与西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也说明西夏盛行的藏传佛教对后世影响深远。
    可见,通过存世西夏文文献,人们不仅可以考知佛教在西夏的传行情况,印证“丝绸之路”遗存文物所反映的宗教情形,还可以部分地还原西藏本土各个宗派所传教法,从而弥补藏文佛教史料记载的缺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