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关于“帝师”之名,北京云居寺所出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刊西夏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题记出现了“贤觉帝师”;黑水城出土汉文《杂字》中“官位第十七”里有“帝师”一词,位列“国师”、“法师”、“禅师”之前。参考聂鸿音《西夏帝师考辨》,《文史》2005年第3期,第205-217页。 ②参见:王静如《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画》,《文物》1980年第9期,第49-53页;万庚育《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艺术》,载《敦煌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9页。 ③严耀中《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4期,第30-37页;陈于柱《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敦煌学辑刊》2005年2期,第24-32页。 ④Takata Tokio(高田时雄),“Phonological Variation among Ancient North-Western Dialects in Chinese”,载波波娃(Irina Popova)、刘屹主编《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的研究视角与问题(Dunhuang Studies:Prospects and Problems for the Coming Second Century of Research)》,Slaia,St.Petersburg,2012.crp.249-250.史淑琴译文载《敦煌研究》2013年第2期,第100-102页。 ⑥B.Laufer,“The Si-hia Language,a study in Indo-Chinese philology”,Toung Pao,vol.17(1916),pp.1-126.聂鸿音、彭玉兰译文载孙伯君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 ⑦Н.A.Невский, “Oчерк ucmорuu ”, Фuлолоzuя(Москва, 1960), кн.I, c 19-32.聂鸿音译《西夏研究小史》,载孙伯君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57页。 ⑧参见聂鸿音《西夏文学史料说略》,《文史》1999年第3期,第251-262页;《文史》1999年第4期,第283-290页。 上一页1下一页跳转分页阅读 原文参考文献: [1]荣新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A]//荣新江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A]//国学研究(第6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元)脱脱等撰.宋史(卷485)“夏国传(上)”[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5](民国)屠寄.蒙兀儿史记[M].北京:中国书店,1984. [6]白滨.西夏遗民述论[A]//陈梧桐主编.民大史学(第2辑)[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7](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上卷)[M].党宝海译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8](元)虞集.立只理威忠惠公神道碑[A]//王颋点校.虞集全集(下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9](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0、14)[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 [10][日]西田龙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写真版[M].St.Petersburg:IOS RAS·Soka Gakkai(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中心·日本创价学会),2005. [11]孙伯君.西夏俗文学“辩”初探[J].西夏研究,2010(4). [12]聂鸿音.西夏文《夫子善仪歌》译释[A]//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3]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14](明)胡汝砺编,管律重修,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卷2)[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15]罗福成校录,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J].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2(第四卷第3号)“西夏文专号”. [16]孙伯君.俄藏西夏文《达摩大师观心论》考释[A]//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薪火相传——史金波先生70寿辰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7][日]神尾壹春.观心论私考[J].宗教研究,1932(新九卷五号). [18]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9][日]铃木大拙.《观心论》五本对校本[A]//铃木大拙全集(别卷一)[M].东京:岩波书店,1971. [20]黄振华,聂鸿音,史金波整理.番汉合时掌中珠[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21]李范文.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J].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3). [22]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3]赵振华.元朝白马寺释源宗主塔铭考[M].考古与文物,1999(3). [24](元)马祖常.石田文集·河西歌(卷5)[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5]史金波.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A]//史金波文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6]聂鸿音.西夏佛经序跋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7]孙伯君.元刊《河西藏》考补[M].民族研究,2011(2). [28]E.И.Кычaнов, uǔcкux mouя-мнцкo[M].Киото: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иото,1999,стр 545. [29]聂鸿音.乾祐二十年《弥勒上生经御制发愿文》的夏汉对勘研究[A]//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4辑)[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30]孙伯君.西夏文《除念定碍剂门》考释[A]//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编.藏学学刊(第11辑)[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 [31]孙伯君.《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文本关系再探[A]//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十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2]汤晓芳主编.西夏艺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33]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J].敦煌研究,2001(2). [34]孙伯君.从两种西夏文卦书看河西地区“大唐三藏”形象的神化和占卜与佛教的交融[J].民族研究,2016(4). [35]郑炳林,陈于柱.敦煌占卜文献叙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36]孙伯君,王龙.西夏文“十二钱”卜卦书《掷卦本》考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J].2016(1). [37]聂鸿音,孙伯君.黑水城出土音韵学文献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38]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A]//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十二[C].1933. [39]孙伯君.12世纪河西方音中的党项式汉语成分[J].中国语文,2016(1). [40]孙伯君.论西夏对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J].中华文史论丛,2017(2). [41][意]马可波罗(Marco Polo),A.J.H.Charignon注,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M].冯承钧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2]孙宏开.六江流域的民族语言及其系属分类[J]民族学报,1983(3). [43]Guillaume Jacques,Esquisse de phonologie et de morphologie historique du tangoute[M].Leiden:Brill,2014. [44]聂鸿音,史金波.西夏文本《碎金》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1995(2). [45]聂鸿音,史金波.西夏文《三才杂字》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6). [46](西夏)骨勒茂才著,黄振华,聂鸿音,史金波整理.番汉合时掌中珠[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47]聂鸿音.打开西夏文字之门[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48]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49]孙伯君.西夏俗文学“辩”初探[J].西夏研究,2010(4). [50](宋)沈括.梦溪笔谈(卷5)[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1](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2]聂鸿音.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西夏研究专号). [53]聂鸿音.勒尼——一种未知的古代藏缅语[J].宁夏大学学报,1996(4). [54]张清秀,孙伯君.西夏曲子词《杨柳枝》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11(6). [55]任半塘编著.敦煌歌辞总编(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6](清)万树.词律[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7](宋)王灼.碧鸡漫志[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9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8]陈炳应译.西夏谚语——新集锦成对谚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59][俄]克恰诺夫.关于西夏文文献《圣立义海》研究的几个问题[A]//克恰诺夫,李范文,罗矛昆.圣立义海研究[M].俞灏东,杨秀琴,罗矛昆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60]王尧.敦煌吐蕃官号“节儿”考[J].民族语文,1989(4). [61]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