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郝亚明:“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转变视角下的理论价值与内涵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 郝亚明 赵俊琪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话语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建构社会的功能。从话语转变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围绕“中华民族”概念所引发相关争议的回应,是以“共同体”视域对民族国家理论体系下“民族”概念的超越。“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对“命运一体”的强调,又是对共同性纽带的强调。这一概念表述具有话语创新的价值,对于民族工作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转变;理论价值
    标题注释: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增进少数民族五个认同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TJSR16-003)。
    作者简介:郝亚明(1978- ),男,湖北蕲春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天津 300350;赵俊琪(1993- ),男,重庆梁平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民族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8)03-0005-07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近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这是官方首次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述。自此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话语频频出现在不同正式场合和重要官方文件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时使用的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表述,具体表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40)。在这一背景之下,学界掀起了一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探讨热潮。当前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读,较为充分地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不同面向和维度。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有学者发现,当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的探讨形成两个脉络发展[3],但是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的区别却鲜有阐释。有的学者虽然意识到“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词汇上的简单变化,更标志着国内民族理念和民族工作部署的转型”[4],但并没有展开深入探讨。从这个层面而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挖掘和阐述工作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和空间。众所周知,话语不仅是信息、观念、意识形态得以表达和传播的载体,还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当代西方著名的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菲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在其代表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讲道:“话语不仅是表现世界的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5](60)那么,不同的话语显然具有不同的说明意义和建构意义。广为流传的俗语“问题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表达的正是这个含义。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表面上是表述方式的不一样,但是从话语的功能意义上而言,却有着不同的认知效果。从话语的社会意义上而言,其背后还反映了不同的逻辑、知识、理念及理论背景的某种变迁,话语的变化自然也蕴含或影响着话语指导下的实践的发展进路。因此,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二者间话语特性的区别加以分析,可以透视其背后更为生动和深刻的理论演变及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