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中华民族”一词产生的争议 “中华民族”这一词汇创造于中国政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之中,其不仅塑造着中国人的观念,还影响着政治秩序的建构[6]。这是因为这一名词所附着的母体是源自西方的“民族国家”理论,围绕这一名词产生的探讨实则反映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彷徨与纠结,二者本质上是意识与实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历史的维度纵向梳理,围绕“中华民族”这一名词主要产生了这样几方面的争议。 一是围绕“中华民族”产生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不是汉族的争议。学界普遍认为,“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1902年梁启超所著《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他在书中提道:“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期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7](228)但对“中华民族”的概念有过明确阐释则是在1905年所著的《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今日之中华民族,即普通所谓汉族者,自初本为一民族乎?抑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乎?”[7](1678)可见,彼时的梁启超是将“中华民族”等同于汉族来理解的。清末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愤然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复仇论”口号,将汉族与“中华”相联系,而将其他“民族”排除在外。但是,随着历史环境的改变和对“民族”概念认识的加深,梁启超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对“中华民族”的界定进行了修改,“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也’之一观念限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7](3221),摒弃了将“中华民族”等同于“汉族”的狭隘观念。孙中山也绝口不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转而号召“五族共和”与“民族融合”。但是历史的进步也并不会将曾经的落后观念完全抹去,甚至在21世纪还成为狭隘民族主义者们翻箱倒箧拿来为之所用的工具。至今仍有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汉族主义者有意无意地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将少数民族排除在代表全体国民的中华民族之外。2010年6月,马戎在《中国民族报》以“中国和中华民族不等于汉族”为标题指出了当前隐隐存在一种把汉族社会与中华民族、中国等同起来的现象,可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8]。 二是围绕“中华民族”产生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议。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面临国家分裂的严峻形势,顾颉刚意识到国人不经意地使用的一些词“乃是帝国主义者分化我们的名词”,“我们上了他们的当,随便用了,这几个名字就起了极大的分化作用”[9](29)。顾颉刚所说的这分化的新名词就包括“五大民族”。他认为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本只有文化的观念而没有种族的观念,在国内析出“五大民族”,容易成为日本假借“民族自决”的口号分裂中国的依据,由此,顾颉刚发出“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的号召[9](43)。在顾颉刚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当时受西方人类学影响的费孝通对这个观点提出了反驳,他指出中国人在文化、语言、体质等方面确有分歧,而且这些分歧时常成为社会分化的根据,不必否认国内存在不同“民族”的现实,“要使国内各文化、语言、体质的团体在政治上合作,共谋国家的安全和强盛,决不是取消了几个名词就能达到”[9](68),想要维护国家的团结,要紧的是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如消除“因这些界限所引起的政治上的不平等”[9](67)。这场讨论大致以顾颉刚和费孝通为正反两方代表,其间还有傅斯年和苗族人鲁格夫尔等人的参与,探讨的内容不再详述。参与争论的各方普遍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但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方为了强调一体性而否定国内多民族的存在,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否认国内各“民族”的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关于“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中华民族与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成为这次争议的焦点。 三是围绕“中华民族”产生了“中华民族是民族实体还是民族复合体”的争议。1989年,费孝通在香港的“泰纳讲演”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他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在学界受到很高评价,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疑问和质疑,产生了诸如“中华民族是实体还是民族复合体”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民族,主要就在于各民族之间已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意识”,决定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形成[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是一个晚清之后被重新建构的“民族虚体”,并非有实证依据、有自觉意识的“民族实体”[11]。金炳镐等人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复合体,“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合’为中华民族,但各民族‘合’而未‘化’,又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征,仍然是民族实体”[12]。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是否是一个民族实体,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 关于“中华民族”的每次探讨,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从而不断推进中国民族理论的向前发展,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曾经存在过的争议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