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933-1945年,纳粹党培训总局是第三帝国针对纳粹党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与世界观培训”的重要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培训总局主要着力塑造纳粹党党员干部队伍具有军事化色彩的“政治作风”,普及纳粹党世界观的基础知识,实现意识形态的一体化,从而通过各级培训部门选拔出一支符合纳粹意识形态要求的干部后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培训总局组织的“政治与世界观培训”扩大了培训范围和内容,将纳粹党党员干部打造成民众日常生活的“布道者”,使民众奉行所谓的“民族共同体”生活理想,以达到监视与操控战时德国前线与后方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为此,纳粹党培训总局实施了各类特别培训,涉及民众节庆活动、国防军与德国侨民等方面。在纳粹党的构想中,“宣传”主要是一种公开煽动民众情绪的短时媒体手段,“政治与世界观培训”则是一种作用时段较长、主要针对纳粹党党员干部的特殊意识形态控制工具,其为宣传活动奠定认识基础。 关 键 词:政治与世界观培训/第三帝国/意识形态统治/纳粹党/培训总局 作者简介:胡晓琛,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被称为“褐衫精英”(Braune Eliten)的纳粹党党员干部既是纳粹党独裁统治的实施主体,又是传播与固化纳粹党意识形态的核心力量。为了确保这一群体的“政治素质”,纳粹党上台后不久,其组织系统便成立了培训总局(Hauptschulungsamt),专门负责以“政治与世界观培训”(politischweltanschauliche Schulung)教育改造各级党员干部,并从中进一步选拔政治骨干,培养后备统治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稳定德国国内政治局势,培训总局又逐步扩大了培训的作用和范围,通过各级党员干部对普通德国民众进行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渗透,使之服从并内化纳粹党官方所要求的“民族共同体”生活理想。在第三帝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借助“政治与世界观培训”,纳粹党的干部群体先是被赋予了成为思想一元化、作风军事化的政治“战士”的使命;之后,这一群体又通过培训被塑造成操纵民众日常生活、稳固独裁统治秩序的“布道者”,直至纳粹政权的覆亡。毋庸置疑,纳粹党的宣传部门在整个第三帝国史上影响力巨大,几乎使“宣传”成为纳粹党意识形态统治的代名词。事实上,“宣传”与“培训”的关系较为微妙。“宣传”针对的是全体民众,表现为较短时间内的媒体技术攻势;“培训”则主要针对纳粹党干部群体,承担了纳粹党定义中的“教育”与“培养”功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操控手段。 德国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宣教问题一直是国外学界关注的热点,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党卫队①、国防军②和青少年③等群体上。此外,虽然国外学界普遍强调了宣传在纳粹党意识形态教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④但并未分析“政治与世界观培训”的重要性,也未能充分注意到它与宣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涉及纳粹干部群体的论著中,政治培训并非学者们讨论的核心,由此对培训在纳粹意识形态宣教体系中的地位没有给予充分阐释。⑤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便关注到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宣教领域,只是限于一手资料的缺乏等原因,相关研究成果较少。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⑦不过大多限于一般性论述。因此,本文以纳粹党培训总局主导的“政治与世界观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依据德国联邦档案馆原始档案以及纳粹官方出版物,力求深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德国纳粹党对其党员干部在独裁统治中的表率作用有何期许?“政治与世界观培训”在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宣教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它在塑造干部与控制民众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作用?所谓“培训”与“宣传”在纳粹党意识形态统治功能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